-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报考志愿 2
1、??? 老子这个人
老子姓单,原西周京畿人,(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名逨。公元前854年,出生在一个西周武官单龚的家庭。
单龚,在周厉王时期为召穆公手下的心腹爱将,经常出入召公府。逨自幼也随其父出入召公府,并深得召穆公的喜爱,12岁时就被命为宣王(静)的“伴读”。
逨13岁时,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围召公府,欲杀小宣王,后被召公之幼子所代替的惨景,深深地铭刻在单逨的记忆之中。此后14年内伴读于宣王,与宣王成了手足情深的师友伙伴。
逨27岁之时,宣王即位(厉王已死于彘)。逨也继承父职,名义在召公(又一代)手下,实质上直接受命于周宣王,伴随于周宣王左右。在周宣王执政的四十多年之中,逨的长期经历是,南征北战,东伐西讨,戎马一生。宣王四十二年前被封为“吴林”(虞林,乃国家最高的林官)。
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4年)被封为“历人”(除了监察甄别朝中大臣进行纪检外,还负责组织修定、整理典册等历史性文件),在“历人”的任期中,恪于职守,完成了一项特殊而首创的工作,大多数所谓《书》内的文件都是这时候完成的。(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导,以为《书》的基本编纂修定是西周初周公组织人员修定完成的。但是,从出土的金文来看,西周初时,没有任何力量完成此事。只有在西周晚期,才有力量,才有认识,才能完成这种工作。)而且只有在西周出现“历人”的官职后,才有进行此项工作的条件,也就是官员们才敢于进行这样的事。并且,这些文件,当时还只能是刻在甲骨之上。
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1年),宣王病危,把老逨叫到自己的身边,当着儿子(后来的周幽王)的面,命老逨把古公亶父所著的《德》论,重新修定整理刻写出来。以励教育后继之诸天子。(该《德》论已流传三百余年,是古公亶父为推翻商王朝建立西周根据地,针对当时商王朝时的“得”风正盛且糜烂,而以“不得”之风进行的“德”论的训导、自律的“革命”言论;也是西周王朝的治国宝典,同样是西周王朝之诸王的“行为规范”篇,简称《为篇》或《德》论——第一个言及“德”字的篇章。)
这一特殊使命,老逨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用了五年多的时间,以及毕生的经验和智慧,从73岁起到近80岁,才在古公亶父所著的《德》论(周康王二十三年称谓为《德》论,《老子》文中称之为《建言》——建国开邦之言论)的基础之上不仅整理修定,而且加以了理论阐述!这是独特的重要的西周晚年特征。
书成之后,公元前776年,老逨郑重地交给周幽王,想以祖宗的训导,感化周幽王。可是周幽王哪有心于国家治理,更无有丝毫律己的意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碍于祖宗及其父亲的情面,只责成当时的史官按惯例收入周室而已!
可怜的老逨,伟大的老逨!就这样不声、不息地于公元前770年西周王朝崩溃的前夕走了!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2、《老子》这本书
要认识《老子》这本书,还得追溯一下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然而,人们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有极大的偏见,无视真正的传统。仅把秦汉以来的所谓的儒家文化当成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并且对秦汉以前的文化,任意辱凌、扭曲,居然把儒家所使用的理念,强加给西周、春秋出土的“金文”之中,强加给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强加给殷商以前的历史文物出土之中,对于这些,涉及的问题太多,也不是我在这里能和大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但是,由于要对《老子》给予认识,也必须涉及到这些问题,否则也是说不清楚的。于是我将这样来简单陈述一下两个事实。
其一就是夏王朝末期,官员们的腐败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成汤正是针对这一腐败现象,在伊尹和仲虺二人的辅助之下,提出了一个“禁三风”的“禁令”,在自己所能及的小范围内,建立起推翻夏王朝的根据地。禁三风是在自身根据地内禁其有位者的三风:巫风、淫风、乱风。从而使根据地的官员朝气蓬勃,正气上升,进而取代了夏王朝,建立起商王朝的统治。这个禁三风的禁令,只能用三个会意的符号,刻在玉版上,被供奉起来。当时只有符号流传,没有文字,这是公元前十七世纪的事情。后来被所谓的“《书》”收到《伊训》篇中,成了《伊训》的内容。(后人的文字加工以及错位的能力是惊人的,从没有文字来看,好多话则已不是当时的语言,好多字和概念在当时都是没有的。)然而从“制官刑,儆于有位”这一点来看,就加速了夏王朝覆灭的历史进程!
于是,禁三风是刻在三块玉版上的三个符号(每器只有一个符号),被供奉以励朝夕自警。这就是后世所失传的《连山》,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所拥有的第一部治国“宝典”——《连山》的三个符号。
其二,以《连山》的“儆于有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建立了商王朝,建立了王朝体制,执政到300年后开创了文字——甲骨文。然而在后期,“得风”日甚,当时的金文之中,有九例为证,如:“得”、“得鼎”、“囗得”、“贯得”、“得父乙”、“得亚父己”、“亚{得}父丁”、“亚{得}父癸”、“亚{得父庚}”等(见《金文引得·殷商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