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现代文学整理 新诗.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现代文学整理 新诗

第一个十年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诗界革命”的演变 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 ?? ?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 ○1“作诗如作文” 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 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 “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 “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对“诗界革命”的呼应。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新诗阵营的发展 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 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 ??2、胡适《尝试集》 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 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 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 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 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 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 ? 散文化和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 ○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 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2、湖畔诗人:历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 ???《湖畔》 1922? ?? ???汪静之? ?? ???《蕙的风》 1923? ??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 ???《春的歌集》 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 ??3、小诗体 冰心 《繁星》《春水》? ? 宗白华??《流云小诗》? ? 徐玉诺、何植三 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冯至《昨日之歌》 ○1艺术的节制 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 《蛇》《雨夜》 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 ○2哲理化诗情??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 刊物阵地? ?? ???主要诗人 《晨报副刊》“诗镌”? ?? ???闻、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 ○1新诗的自觉 “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 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 ? “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 “非个人化”倾向。? ?针对早期新诗中滥用的直书胸臆、极端感伤主义。受巴那斯主义影响,也与传统抒情模式暗合。 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闻一多《口供》 蕴藉含蓄,鲜明的形象性。 诗歌中叙事成分的加强。??叙事诗,戏剧化、小说化,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 ? ? ○3新诗格律化 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区分新旧格律。 ??2、闻一多 ○1思想内涵 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 ○2个性风格 矛盾的张力。 《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 《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你莫怨我》 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 沉郁的风格。 《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个性/才华/追求的统一,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式意象。? ?《雪花的快乐》《黄鹂》《为要寻找一个明星》《落叶小唱》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雪花的快乐》 ??4、朱湘? ???《夏天》《草莽集》《石门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