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docVIP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照应偏误分析 周 平 (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照应偏误有六种。本文从三种名词性照应标示语的可及度出发,讨论了照应标示语的三个编码原则和影响照应标示语可及度的四个因素,并指出:在应该使用高可及度标示语的地方用了低可及度标示语会造成表义不清,违背了语言使用的“明晰”原则;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而在应该使用低可及度标示语的地方用了高可及度标示语,则将造成篇章结构松散、语言单调而繁琐。 关键词:照应;前指词;先行词; 可及度;偏误;标示语 中国分类号:HO-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7242 (2002) Analysis into the Misuses of Anaphorical Markers in English Writings by Chinese Students ZHOU 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Abstract: There are six types of anaphorical misuses in the English writings by Chinese students.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firstly conducts analysis into the three coding principles of anaphorical marker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fou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se ma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gree of accessibility of anaphorical markers. As a conclusion, the writer points out that, the clarity principle will be breached in places low accessibility markers are used when high accessibility markers should be employed, and the economy principle would be violated in places where high accessibility markers are used when low accessibility markers should be employed. Key words: anaphora; antecedent; accessibility; misuse; markers 1. 引言:照应的定义和分类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经常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照应偏误。照应(anaphora)又称前指。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语言表达中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被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另一个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Xu 1995)。前者一般被称为前指词(anaphor),后者一般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两者之间是一种语义上的共指(co-reference)关系(熊学亮1999)。这种共指关系可以出现在同一句、同一段落或同一篇章中,是篇章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近几十年来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在这方面的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根据先行词与前指词之间的关系及其词法和句法特点,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三大类(Xu 1995):句际照应、动词性照应和名词性照应,分别如下例所示(划线部分分别为先行词和前指词): (1) John told me that he could finish the test in half an hour, but I wouldn’t believe it. (2) a. He went to the part yesterday. So did his wife. b. Perry bought a blue jacket, and Tom ? a black one. (3) John bought a red car and Paul bought a white one. 本文所讨论的是名词性照应。 2. 照应关系标示语 2.1.照应关系标示语的形式 照应关系标示语指的是前指词所采用

文档评论(0)

tt859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