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能量传研究现状文献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线能量传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无限能量传输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不依赖于有线的传输媒介,对于有线供电部署困难的场景尤其是人体内部医用装置的供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传输方式,传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无线能量传输;无线供电;电磁耦合;磁场共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technique does not rely on a wired transmission medium, for wired powered deployment difficulties scene especially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medical device inside the human bod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mod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 words: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wireless power supply,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gnetic field resonance. 前言 1.1背景简介及其应用 无线能量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的方式来实现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负载的一个过程。事实上,无线能量传输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1891年,尼古拉·特斯拉就证实了无线能量传输, 2001 年5 月,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皮格努莱特(G.Pignolet), 利用微波无线传输电能点亮40m 外一个200W 的灯泡。2006 年末,物理学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为首的研究团队试制出的无线供电装置, 可以点亮相隔7 英尺(约2.1m) 远的60W 电灯泡,能量效率可达到40%。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朝着无线能量传输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展示了一种能够替代现有笔记本、手机充电的方式,MIT的研究小组将这一概念称之为非辐射电磁场。2008 年8 月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上演示了无线供电方式点亮一枚60W 电灯泡,可以在1m距离内隔空给60W 灯泡提供电力,效率高达75%。2008年12月17日,无线充电联盟成立,其使命是为了建立市场广泛采用与所有可再充电电子设备兼容的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 无线输电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应用于生物医学:把设备放置于体外,(利用电磁耦合传输能量)对体内设备进行无接触能量传输。②应用于交通运输以及水下、井下:进行海底探测等活动需要这项技术。③应用于机器人的驱动:在关节处,使用旋转变压器,大大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使机器人的应用更加广泛。④应用于电池充电: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板等。⑤其他,例如可以用于净水器等。如能研发出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将有可能引起能源领域一场变革。 1.2传输方式介绍 无线能量传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①磁场共振技术,当两个设备具有相同的频率实现共振时,能量将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②基于微波或激光的形式进行传输,通过发射以及接收的方式达到传输的目的;③电磁感应,通过变压器,已很直接的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输。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较早, 20世纪90 年代初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对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ICPT)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给移动设备,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的供电问题,其能量等级、距离、效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完成了一项实验,他们使用两个相距2米的铜线圈,成功地通过无线电力传输点亮了一个功率为60瓦的电灯泡。2008 年9 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雷电实验室成功的将800W 电力无线传输到5m 远的距离。2011年3月22日,在东京举行的安防用品展会上,松下就推出了一款可以无线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2012年

文档评论(0)

16588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