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3.doc
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
5 应用实例*
根据上述思想,在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湾南股槽整治研究中,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该定床模型所求得的水流参数和实测含沙量资料,对围垦后的河床变形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宋立松等. 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整治数学模型——整治研究之三.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内部报告),1996.12。
5.1 定床潮流模型
针对钱塘江尖山河湾特点,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模型,其控制方程为连续方程:
(17)
运动方程:
(18)
(19)
式中z为潮位,即水面到达一基准面的距离;u,v分别为x,y方向上的垂线平均流速分量;h为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f为柯氏力参数(f=2ωesinφ,φ为纬度,ωe为地球自转速度);cz为谢才系数;εx,εy分别为水流在x,y方向的涡动扩散系数;τx,τy分别为x,y方向的风应力分量。
上述方程组的初始条件
z(x,y)|t=0=z0(x,y)
u(x,y)|t=0=u0(x,y)
v(x,y)|t=0=v0(x,y)
图1 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治理方案示意图
sketch of south branch control scheme ofjianshan bend in qiantang estuary
边界条件
水边界:
z(x,y,t)=z*(x,y,t)“*”表示已知值,
陆边界:
法线方向流速为零;
在南股槽整治研究中,选用了无结构网格的差分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即对式(18),(19)应用不规则网格差分离散,对离散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求得围垦前后的有关水力要素(u1,v1,h1,u2,v2,h2),从而可得到:,q1=v1h1, ,q2=v2h2,有了以上参数,即可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围垦后回淤过程的预测。
5.2 回淤预测
从优势流(f)与优势沙(g)的相对比较来看,二者所反映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淤积基本上以东进闸为中心(图1),处于淤积环境中,个别地方反而略有冲刷,下游较远处(临海浦以下)基本上可维持平衡。利用定床水流计算的水力结果(v2,v1,h2,h1,q1=v1h1,q2=v2h2)和实测资料分析所得的泥沙参数(s1,ω),由式(2)和式(9)求得平衡淤积厚度和初始淤积速率如表1。
表1 河床变形预测
forecasting results of river bed deformation
方 案
位 置
东进闸
临海浦
近期
平衡淤积厚度(cm)
444
93
方案
初始淤积速率(cm/d)
4.10
0.77
中期
平衡淤积厚度(cm)
839
164
方案
初始淤积速率(cm/d)
5.09
1.11
根据表1,由(15)和(16)求得东近闸附近的回淤过程满足如下方程
对近期方案(围垦6万亩)有
(20)
(21)
对中期方案有(围垦8.6万亩:即近期6万亩及中期2.6万亩)
(22)
(23)
由上述方程可知,近期方案实施后的淤积平衡厚度约为4.44m,初始淤积速率为4.1cm/d,得到平衡所需时间约为300~500天左右;中期方案实施后的淤积平衡厚度为8.39m,初始淤积速率约为5.09cm/d,得到平衡的时间约为500~700天左右(如图2所示),可见其淤积速度是较快的。
图2 近期、中期方案实施后东进闸附近的回淤过程
predicted aggradation process near dongjing barrage
6 结果评价与讨论
根据70年代的实测资料分析*,尖山河湾的时段冲淤量(划分冬半年、夏半年)约0.3~0.6×108m3。从尖山河湾多次汊道发生淤积的实测资料表明(1969年7.5洪水北沙串通,南股槽淤积和1973年,1985年尖山一带主槽由南靠北,南岸汊道的淤积),当其中的一股汊道出现淤积环境时,其淤积速度是很快的,一般约0.5~1年。当床面高程为-1~0m时,淤积率2~3cm/d。南股槽内水深较大,因而估计围垦后其淤积速率前期会略大于上述实测淤积率,因此,按上述模式所求得的淤积强度略大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由上述方法所得到的冲淤部位,淤积平衡厚度、回淤时间等都与动床物理模型**的结论相一致,也与实测资料分析结果相符合,1996~1997年近期方案实施后出现的淤积面貌及其发展过程均与本文预测吻合良好(图2),从而也说明上述预测的河床变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信度。而且利用所得到的灰色模型,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3,4]对河床演变进行敏感性、稳定性等各种动态行为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河口泥沙运动规律提供了一种途径。
*余祈文等,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的形成及河床演变特性研究,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内部报告),1992.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