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不完整版,根据本学期上课整理).docVIP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不完整版,根据本学期上课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不完整版,根据本学期上课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绪论 发展大势 十七年时期(1949——1966) “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文革时期(1966——1976) “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民间流传 “潜在创作”边缘化的作家和诗人→艾青、牛汉 新时期文学(1976.10——现在) 当代文学发展的特征 从集团利益(阶级)到个人命运 从理想到现实 从一统到多元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同时兼及文艺思想的论证 任务: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作家作品的评价,勾勒出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轮廓,探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中的某些基本规律,为促进我国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十七年的文艺思潮运动和创作概况 建国初的三次批判运动 关于《武训传》 周扬:忽略了革命武装斗争的作用,助长了文艺批评的不良风气。 这实质上关系到如何塑造中国劳动人民的性格和文化心理;关系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要以怎样的文化形象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的唯心论的批判 新旧红学:新:考证派(胡适);旧:索引派(蔡元培) 蔡元培:《红楼梦》是隐射清朝政治的学说,反帝反封建的旧主义 胡适:敲响旧红学的丧钟,开辟新红学的领域 俞平伯:打破了索隐派的猜疑现象,将其还原成纯文学作品来分析,探讨其中的隐喻意义。对《红楼梦》原稿、译稿进行比较分析。 (2)关于批判 ①概况: ②俞平伯的错误:白传说→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流露(个人主义倾向) 色空问题(虚无主义) 怨而无怒、自然主义作品(未经过艺术加工) ③意义:A、他清算了胡适新红学对我国学术领域的映像,捍卫了文学的现实主义原则,加强了马列主义在学术领域的领导地位;B、他扶植了学术界的新生力量,也为《红楼梦》科学客观地研究扫清了道路,推动了红楼梦研究走上繁荣的道路。 ④问题:混淆了政治思想和学术研究的界限,对相关人员做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处分。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引起、过程、结论 引起:A、胡风个人文艺思想: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主题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B、胡风在讨论《红楼梦研究》时的发言 过程:1948年:《大众文艺丛刊》邵荃麟、林默涵等 1952年:舒芜《从头学习讲话》 1953年:林、何 1955年:对“三十万言书”的批判 结论:1988年中央平法胡风一案 胡风文艺思想要点 关于源泉:主观战斗精神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 启蒙意识:批判精神奴役的创伤 文化遗产:虚无主义(×) 性质 从文艺创作的规律来看,胡风的文艺思想有错误和片面的地方,但也有部分地方值得讨论,接近文艺真理。这原属于文艺界的学术问题,最后上升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使一大批作家遭受迫害,严重挫伤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精神,极大地消磨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从知识分子的立场来看,这是知识分子保持独立性的过程中与正直集团英勇作出斗争,他在彰显知识分子价值、品质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如作家必须以生命的代价为自己的学术成就奠基等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艺界的“反右”运动 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2) 文艺界的“反右”运动(1957) 意义:他对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权威作家)有贡献的作家进行了批判 十七年的诗歌 第一节 概述 诗体形式 建国初的雏形(1949——1956) 抒情诗 新中国赞歌:郭沫若、艾青、臧克家、邵燕翔《到远方》 农村赞歌:梁上泉、冯至、郭小川《三户贫农的决心》 朝鲜战歌:未央《驰过燃烧的村庄》、田间《雷之歌》、《北京—平壤》、李瑛《战场上的节日》、严辰《祖国》 边疆风光:闻捷《天山牧歌》、梁上泉《云南的云》、公刘《在北方》、顾工《喜马拉雅山下》田间《马头琴歌情》、周良沛《边疆晚会》 叙事诗 李季《相信姑娘》、李冰《刘胡兰》、乔林《白兰花》 五七年的限创 艾青《养花人的命》《黄鸟》《蝉之歌》 新秀:流沙河《草木篇》→《白杨》、公刘《刺猬哲学》、《驴子的反抗》(寓言诗的双壁) 在限创中发张(1957—1966) 政治抒情诗 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 长篇叙事诗 郭小川《白雪赞歌》、《深深地山谷》、(思想深刻、形式新颖)、李季《杨高传》(民歌与古辞结合)、闻捷《复仇的火焰》(平定新疆东部叛乱)、田间《赶车传》(农民寻找乐园的故事) 十七年诗歌创作的不足之处 政治运动中的左倾思潮限制了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发展、挫伤了诗人的创作积极性 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得一些人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轨道、虚假;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