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耳郭病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耳鼻喉——耳科病证 第二节 耳郭病证 一、耳郭痰包 二、断耳疮 三、旋耳疮 四、耳带状疱疹 一、耳郭痰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预后与转归 耳郭痰包 概述 耳郭痰包(er guo tan bao)是指以耳郭局限性、无痛性囊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其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西医学的“耳郭假囊肿”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耳郭前面的某一部分突然肿起,逐渐增大。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有胀感、灼热感或痒感,常无痛感。 2.相关检查:常见于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处局限性隆起,皮色不变,按之柔软,无压痛,透光度良好,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但不久又复肿起。 3.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耳郭血肿、早期断耳疮鉴别。 辨证论治 痰浊凝滞,困结于耳 主证:多于无意中发现耳郭前面某一部分局限性肿起,肿处皮色不变,不热不痛,按之柔软,透光度好。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不久又复肿起。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微黄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胃失调,湿浊内生,复感外邪,风邪挟痰浊上窜耳廓,故耳廓突然肿起;痰浊属阴邪,其性凝滞,故结而为肿,皮色不红不热;苔腻、脉滑均是痰浊之证。 治法:祛痰散结,疏风通络。 方药:二陈汤加味。 预后及转归 预后良好。若染毒,可发展为断耳疮。 二、断耳疮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预后与转归 断耳疮 概述 断耳疮(duan er chuang)是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后世医家又有耳发疽等别称。 诊断要点 1. 病史:发病前多有耳部外伤、冻伤、烫伤、烧伤或耳廓的针刺、手术等病史。 2.临床症状:初起耳廓灼热感及肿痛感,继则红肿加重,范围增大,疼痛剧烈,坐立不安。全身症状可见发热、头痛等。 3.相关检查:耳廓红肿,触痛明显,可有波动感,继则溃破流脓,软骨坏死,最后至耳廓变形。 证治分类 1.耳郭损伤,邪毒犯耳 2.热毒炽盛,灼腐耳郭 1.耳郭损伤,邪毒犯耳 主证: 证候分析: 治 法: 代 表 方: 耳廓灼热、疼痛,局部红肿,继而红肿疼痛逐渐加剧。伴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耳廓损伤,邪毒犯耳,与气血相搏,故耳廓灼热、红肿、疼痛;发热恶寒、头痛、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证。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五味消毒饮加味。 2.热毒炽盛,灼腐耳郭 主证: 证候分析: 治 法: 代 表 方: 耳廓疼痛剧烈,坐立不安,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检查见耳廓极度红肿,按之有波动感,继则破溃流脓,软骨坏死、脱落,耳廓畸形。 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故耳廓红肿、疼痛剧烈;热毒燔灼,肉腐成脓,故耳廓极度肿胀,按之波动感,溃破流脓;热毒灼蚀软骨,故软骨坏死、脱落,耳廓失去软骨支撑,故变小畸形。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均为热毒炽盛之证。 清热解毒,祛腐排脓。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预后及转归 本病常可导致耳郭软骨坏死,使耳郭市区支撑而形成耳郭畸形。 三、旋耳疮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预后与转归 断耳疮 概述 断耳疮是指旋绕耳郭或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 本病以小儿多见。 西医学的外耳湿疹。 诊断要点 1. 病史:可有耳道流脓或污水入耳史,或药物及其他过敏物质刺激史。 2.临床症状:外耳道口、耳郭及其周围皮肤瘙痒、灼热感、渗液。 3.相关检查: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后沟,甚至整个耳郭皮肤潮红、糜烂、渗黄色脂水,干后结痂。或见外耳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皲裂、结痂,表面粗糙不平,甚则外耳道狭窄。 4.鉴别诊断:断耳疮 证治分类 1.风热湿邪犯耳 2.血虚生风化燥 1.风热湿邪犯耳 主证: 证候分析: 治 法: 代 表 方: 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渗出黄色脂水,皮肤糜烂,甚则波及整个耳郭及其周围皮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风热夹湿上犯,蒸灼耳窍,故耳部皮肤灼热、潮红;风盛则痒,湿热盛则起水泡,溃破,黄色脂水侵淫;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盛之象。 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清风散加减。 2.血虚生风化燥 主证: 证候分析: 治 法: 代 表 方: 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等症,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检查见外耳道、耳郭及其周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上覆痂皮或鳞屑。 由于本病反复发作,耗伤阴血,气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