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对寺院财产的影响.docVIP

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对寺院财产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对寺院财产的影响.doc

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对寺院财产的影响   摘要: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的兴盛对寺院财产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批来自国内外的僧尼、官员和普通民众通过捐施的方式,为五台山寺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寺院也因经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业务获得了一定的财物。唐宋五台山寺院财产呈增加的态势,从经济层面反映出唐宋佛教的兴盛状况以及五台山所处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唐宋;五台山;旅游活动;寺院财产   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3)03-0034-04   五台山在唐初被确立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山内寺庙林立,佛塔众多,高僧辈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认为:“今天下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灵圣踪迹,往往而在,如吾党之依于丘门也。”说明唐时五台山是全国佛教的中心。北宋时,“五台山地位不次于东京(开封)的大相国寺,居于天台、峨嵋、庐山之上”,亦可谓盛极一时。繁荣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以及善男信女的亲临。唐开元年间(713-741),“每年礼谒诸台,道俗强过一万”。唐文宗时,圆仁到解脱普通院,见到“巡礼五台山送供僧、尼、女人共一百余人,同在院宿”。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支庞大的旅游队伍。直到北宋后期,到五台山的旅游者还非常多,“常人游礼,解脱忘躯;禅客登临,群魔顿息”,五台山是僧俗共同向往的神圣之地。五台山旅游活动的兴盛势必对寺院财产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对寺院财产收入的影响   唐宋时期,五台山受到旅游活动影响,寺院财产收入呈增加的态势,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为僧众的捐施收入。相当一批来五台山旅游的僧众,通过捐施财物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殊菩萨的虔诚信仰。   首先是僧尼的捐施。唐宋时期,来五台山旅游的僧尼人数众多,他们大部分都通过捐施财物来表达自己的佛教情怀。如来自定州(今河北定州)的慧祥与智正,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四月在五台山旅游时,先后在中台和北台塔内安奉了三枚玉石舍利函。而来自汾州(今山西隰州)的义园在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六月参观大华严寺、竹林寺、金阁寺七佛教诫院、大历灵境寺、大历法花寺时,送来了大量供养物。此外,唐宋时期随着文殊信仰向海外传播,五台山也吸引海外的僧人前来瞻礼,“他国远方,皆来奔凑”。他们的到来同样为寺院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财产收入。如惠萼是日本僧人,他曾经三次上五台山,其中第二次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将橘皇后亲手制的绣文袈裟、宝幡、镜奁及供养费等施给五台山。北宋时日本僧人嘉因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到五台山施财供养。再如高僧不空,是北天竺婆罗门人,唐代宗永泰二年(766),不空奏请修金阁寺,并推荐其弟子含光为使臣“回台恭修功德”,“令含光检校造前件寺(金阁寺)及普通供养处”。含光带领印度僧纯陀、道仙和法达到五台山修建寺院,五年后建成。到五台山旅游的国内外僧尼在主观上用捐施财物的方式表达自己宗教情感的同时,客观上为寺院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这一点当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是官员的捐施。到五台山旅游的官员也是寺院财产的重要捐施者,如(内侍黄门)金守珍,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到山供养”。开元二十三年(735),代州都督王嗣,在游览清凉山各寺院时,欲饭千僧。贞元四年(788),并州节度使马遂、代州都督王朝光“各遣使赉供施至山”。在封建社会,官员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影响等方面都相对较强,因此,他们的捐施具有更大的示范作用,带动各界僧众捐财捐物,直接增加了五台山寺院的财产。   再次是民众的捐施。普通群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相信因果轮回之说,他们对佛教圣地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他们到五台山或是为了瞻礼文殊菩萨,或是为了寄托自己的心愿,到五台山后参观诸寺院,游览诸台。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五台山寺院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如恒州(今山西大同)百姓50多人,常带着花香珍味来到五台山,奉献文殊师利菩萨,年年无替。又舍珍财,选地建寺。再如安州(今河北定州)人张氏,在元丰甲子(1084)来游五台山,以钱百万奉曼殊室利。唐宋时期,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佛教世俗化程度的加深,普通百姓通过给寺院捐施财物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已成为一种必然。   第二种方式为寺院的经营性收入。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波及到了寺院,由于到山旅游的人数众多,五台山寺庙相应地开展一些盈利性业务以获取利润。如道义禅师,在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游五台山,后“归清凉寺,取所寄衣衾”。这说明寺庙经营着类似现在“小件寄存”的业务,从中获取相应报酬。此外,贷款业也已成为寺院的经济来源之一,“宋淳祐八年(1248),制师颜颐仲祷雨有应,施钱二万,米五十石,置长生库,免租役”。甚至更有一些僧人通过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方式赚取钱财,如大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