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接触摩擦的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性能分析.doc
基于接触摩擦的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性能分析
摘要:传统钢板弹簧分析只是采用简化力学模型,而没有考虑簧片间的摩擦.为了更好地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进行设计,本文首先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应用接触理论添加接触单元,来模拟钢板弹簧间的摩擦,进行钢板弹簧悬架的有限元计算,得到钢板弹簧悬架的装配预应力、刚度和阻尼特性的仿真值.与由传统预应力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行业推荐值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基于接触摩擦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性能分析的方法更能反映簧片实际的受力情况.
关键词:接触原理;有限元法;钢板弹簧悬架;性能
中图分类号:U463.218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当整车总布置的一系列参数确定之后,在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选型中,其簧片数、长度、宽度、厚度、曲率半径、自由弧高和总成刚度等基本参数,就能随之得到.其中,各簧片及总成的曲率半径、自由弧高和总成刚度是板簧总成设计的主要参数,均由其预应力决定.因此,在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中,簧片的预应力计算与刚度分析至关重要.
据统计,美国三大汽车公司1978年采用变截面钢板弹簧约占板簧总产量的60%.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变截面钢板弹簧.由于在实际工况中,钢板弹簧往往同时存在着大应力和大变形,尤其是传统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片间接触摩擦等非线性因素,导致其计算精度受到严重影响,误差较大.本文考虑了片间实际存在的接触摩擦状况,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进行性能计算与分析,比传统方法更能反映钢板弹簧的实际工作情况.
1基于接触摩擦的钢板弹簧悬架性能的计算理论
文献3-8]表明:对于接触摩擦问题,一般将两个面的接触简化为由3个节点组成的接触对.基于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方法对钢板弹簧悬架性能的计算和分析,实质上是对簧片进行虚拟装配,由于考虑了片间实际存在的接触摩擦,相比传统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真实地模拟簧片之间的非线性接触因素.
根据GB/T 19844-2005,设计弹簧特性试验台如图6所示.该装置采用滑动销轴和夹紧机构对钢板弹簧进行夹紧支承.试验中,逐级对钢板弹簧进行加载和卸载,测试钢板弹簧的静态刚度、静载弧高和空载弧高等参数.这样,通过试验就可以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4 结论
1)簧片的预应力决定了簧片自由曲率半径和总成的自由弧高.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基于有限元接触分析的计算方法能更全面合理地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进行应力、刚度和阻尼特性分析,得到与实际更吻合的计算结果.
2)通过基于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法计算出钢板弹簧悬架的阻尼,再配合确定减震器参数,可设计出理想的悬架系统.
3)使用基于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方法完全可以代替传统计算方法计算悬架的性能,得到更接近实际的悬架特性.这样就可以缩短悬架总成的设计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1]林小瑛.少片不等长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优化设计J].福州大学学报,2001,29(1):56-59.
LIN Xiaoying. An optimum design of the few different lengths of taper leaf springJ].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2001, 29(1):56-59.(In Chinese)
2]张洪欣.汽车设计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49-151.
ZHANG Hongxin. Automotive designM]. 2nd ed. China Machine Press,1996:149-151.(In Chinese)
3]WRIGGERS P, VAN T V, STEIN 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large deformation impactcontact problems with frictionJ]. Computer Structure, 1990,37(3):319-331.
4]BERTSEKAS D P.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nd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s[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4:325-327.
5]WOO K L,THOMAS T R.Contact of rough surfaces: a review of experimental work[J].1980,58(2):331-340.
6]WRIGGERS P.Computational contact mechanicsM]. New Y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材料力学-第2章.ppt VIP
- 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精选7篇).docx VIP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六章 AI视频制作.pptx VIP
- 南充市阆中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doc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 16796-2022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五章 Stable Diffusion的使用方法.pptx VIP
- 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的方法和技巧.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第1章 基本概念.ppt VIP
- 学生奶采购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