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人画之王诜.doc
文人画之王诜
摘 要:王诜虽然身居宫廷,居于画院中,但他的学识和修养并不逊色于“士大夫”,集前人大家之精华,而自成一家,从他的诗书画中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王诜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传统底蕴,认知王诜在文人画兴起的时代里为后来的文人画发展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关键词:王诜;文人画;才情;学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77-02
一
在先秦的文献中,基本上只有“士”、“士大”和“士大夫”的概念,“文人”的概念是在汉代才比较流行的。文人画兴起于北宋。文人画从传统的习惯出发,他们鄙视只知道绘画技法的“画工”,也就是当时北宋时期的院体画,院体对绘画技法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而文人们认为失于文而难行千里,其绘画中的格调(人品、学问、才情)非画工画所能具备,从而后来的绘画多兼于两者,文人的学识加画工的画艺。如民国初年的陈衡恪先生在《论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曾总结了文人画的几个特点,文中说道:“我说画虽小道,第一要人品,第二要学问,第三要才情,第四才说到艺术上的功夫,所以文人画的要素,须有这四种才能够出色……”其中的学问、才情以重人品多非院体画所具备,且足可以为文人们自身所自傲的[1]。文人不但指“士大夫”也就是指有识之士,学问渊博,修养很高的人,他们是知识界的人才。而文人画的出现是与院体画相不异而另开蹊径的新标志,起初文人画是文人们在空余时间里挥墨,抒发自己感情的代名词,文人画为文人自己所欣赏,聊以自娱耳,称为“墨戏”性质的作品,与院体画相比,更注重“道”、“趣”的抒发,境界之深远,内涵之丰富,与绘画造型艺术的本质有一定的距离,观物之趣,抒心之性情,感性上的元素较多。从而早期的文人绘画不自觉地就走上抒情性、自娱性的道路,但并不能代替众人的欣赏习惯,因此,后来的文人绘画从中学习、汲取院体画的表现技法,加上文人画的“道”、“趣”使得完美表现出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的绘画作品,从而摒弃那些缺少技法而胡意挥洒的局面,而达到一种心手神会的高境界。
二
王诜,北宋时期的人,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开封。据《东坡集》卷十七《和王晋卿》诗序所知,王诜是功臣王全彬之后。英宗赵曙之女婿。幼读诗书,长有才誉,能诗文,通晓诸子百家,善于书画,喜欢收藏。在自己私第之东筑一“宝绘堂”,广集法书名画,广交文人学士,苏轼还为此写了有名的《宝绘堂记》。苏辙对王诜非常钦佩,尤其因他不以功臣之后的贵公子身份自傲,苏轼曾有诗云“当年不识此清真,强把先生拟季伦”[2]。等对王诜的人格评价。还有《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中可见之,诗中有云:“谁令食肉贵公子,不学父祖驱熊罢。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璨仿新诗。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先淋漓。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厘,谪官南出止均颍,此心通达无不之。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人言摩诘是前世,欲比顾老凝不痴。”而将王诜比作王维与顾恺之,则是对其绘画的文人性质的认定[3]241。其书画诗文备受当时的文人所称赞。还有王诜少时,曾携文谒见翰林学士郑獬,郑獬读其文惊叹曰:“子所为文,落笔有奇语,异日必有成矣。”[4]261可见,王诜幼年时的文采已非同一般。
王诜对画理书理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在《宣和画谱》记载中有:“即其第乃为堂曰宝绘,藏古今法书名画,常以古人所画山水 于几案层壁间,以为胜玩,曰: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如诜者非胸中自有丘壑,其能至此哉!”[4]262,还有苏辙《栾城集》卷七中“锦囊犀轴堆象床,义竿连辐翻云光。手坡横素风飞扬,卷舒终日未用忙。游意淡泊心清凉,属目俊丽神激昂。”[3]107颇能表达王诜学识、才情非同一般士大夫所能及。
三
再谈到王诜的书法,在南唐王齐翰《挑耳图》跋的题诗句中,可以看到王诜的字形在苏轼与黄山谷之间,主要多是苏轼的笔意。
在“颍昌湖上诗词卷”中,我们可以明确了解王诜学书几乎可以乱真的程度,其“颍昌湖上诗词卷”先前一直被赵肃、王洪、陈继儒认为是黄山谷书的,直到曹溶核对了韩持国南阳集,读到其中韩和王都尉诗的时候,并且诗中正是有“白云”“青莲”之句,这样就辨正为王诜所做此卷[5]23。可见其摹古之精准,在卷后有赵肃的跋文中说:“其书遒劲,一点一画自有晋人风度……字划虽放纵不羁而轨度不失。”陈继儒跋分析较为具体认为“此卷用颜料平原笔法兼杨凝式韭花帖波策,即八分书亦写其中,绝无纤毫本色……”至曹溶跋中对晋卿书法则有评语有称道是较为明白的。他说:“晋卿绘事为时所重,不以书名,山谷曾以蕃人锦囊致诮。”又说“即使未谱八法,犹当以人重,况豪落之气跃跃行墨间者乎?”据此可知,王诜书法造诣不浅。《画史会要》亦称“晋卿碑版书极佳”[5]72。可见晋卿书法是有晋人之风的。书法造诣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