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文侯重贤用人之道浅析
魏文侯重贤用人之道浅析
魏支侯非常重揽人才,其重贤用人之道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旧制,选贤任能;二是总贤若渴,极力访求;三是重诺守信,以诚待人;四是任人以能,避其所短;五是心胸阔达,善于纳谏;六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作为魏国强盛因素之一。魏文侯的重贤思想和用人举措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是战国前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魏国的强大,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文侯尊重贤才善于用人有直接的关系,现对文侯的重贤用人之道分析探讨如下:
一、政革旧制,选贤任能。战国初年,各国官制的基本特点仍是“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职位、俸禄由大小贵族世袭,政权被贵族所垄断,选官用人只重出身,不问贤愚,贵族尸位素餐,庶人鲜能出人头地。该制度创行数百年来,已成为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打破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选取人才的范围,发现选拔更多的人才,魏文侯对世卿世禄制度进行了改革。他采纳了李悝的“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建议,剥夺了贵族“无劳而食,无功而禄”的世袭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从而达到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目的。在制度上为大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思贤若渴,极力访求。魏文侯非常重才惜贤,凡贤能之士,必多方访求,务为已用。魏成曾荐段干木于文侯,为延揽段干木,文侯虚心屈已,极为谦诚。据皇甫谧《高士传》载:“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凭轼起立,不敢倨坐,以示恭敬)。其仆日:‘君何轼?’日:‘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 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已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 过其闽而必轼,立倦而不敢息,态度何其谦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文侯礼贤下士、思贤若渴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段干木,段干木遂允文侯之请而为文侯师。四方贤士看到文侯屈国君之尊如此礼贤,都争相归从文侯而乐为之用。
三,重诺守信,以诚待人。人无信不立。讲诚守信立身之本,它体现出一个人对所允事情的重视和对当事人应有的尊重,魏文侯在这方面也给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据《韩非子》载:“魏文侯与虞人(掌管山泽之官)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日:‘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战国策·魏策》的记载小有出入:“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无论风也好雨也罢。天气恶劣是个事实。文侯贵为一国之君。对方只是个小小的虞人,文侯完全可以差人找个借口将约定之事取消或延期。但文侯没这样做,而是顶风冒雨,亲往践约。小信成则太信立,国君如此尊人重信,自然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言信行果,一诺千金的形象。所以,四方之士,欣然来归,凡有政教,朝令夕行,难怪“魏于是乎始强”。
四,任人以能,避其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士有偏短,本属寻常。为政者用人应当用其所长而不较其短。魏文候任用人才,并不求全责备。在吴起的使用问题上,文侯慧眼独具。我们先了解吴起仕魏前的情况:“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糸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日:‘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后来,“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乐其妻,以明不与齐也。”以传统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衡量,吴起的品质和为人肯定有问题,应属于“无行”之人。母死不葬,杀妻求将,,诛邻弭谤,件件都是太逆不道之事,为世俗所难容。吴起的老师也深以为耻,看不起他,而与他断绝师生情份。吴起投魏后,魏文侯曾问于李克,李克对吴起做了中肯的评价:“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引用人就用他的长处,使用吴起是让他做统兵将领,而不是让他做道德先生。魏文侯于是延见吴起,拜之为将。事实证明文侯的选择是正确的,吴起没有辜负文候的信任与期望。“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由此吴起深得人心,士卒甘心“不旋踵而死”。 吴起领兵西击秦国,拔五城,攻取了河西之地,“秦兵不敢东向”。吴起“守西河与诸侯太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魏文侯“任人以能不以行”的思想给后世较大的影响。三国时曹操对此予以充分的肯定:“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曹操由此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