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南市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doc
济南市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 要: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在介绍当前民国文献保存状况、分析民国文献大规模残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民国文献保护的几点办法。
关键词:民国文献;保护;对策
一、加强民国文献保护的意义
民国文献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 9月新中国诞生前夕由中国出版的中文文献。它们是民国这一特殊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的最主要载体,也是这一时期历史史实的最原始记录。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和经济情况虽然衰败,但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新与旧,中与西的各种社会思潮在这一时期汇集、碰撞,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旧的民主革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爆发了辛亥革命、五四运
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动;这一时期,西方学说大量涌进,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形成了著述兴盛、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应运而生。民国文献正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始记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思想文化价值堪比善本古籍。
二、我馆民国文献的保存现状及损坏原因
济南市图书馆所藏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近3000册,期刊、报纸合订本1000余册。这些民国文献大多数存放在无恒温恒湿条件、不避光不防尘的六楼书库,部分文献因为种种原因还未整理编目,而且裸露置放在铁质书架上。据我们调查,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损坏状况最为严重。如民国36年的《大公报》、民国23年的《新闻报》及民国12年的《北京益世报等,很多已经极为脆弱,只要稍一用力,就有可能折断。不少文献的册页已经开裂,完全变黄的纸张勾连在一起,如民国21年《东方杂志》、民国25年《丛书集成》及民国16年《济南快览》,只要读者查阅,就有可能折断、掉字。
造成民国文献濒于毁灭的最主要原因是民国文献纸张品质差与书籍生产工艺水平低下等方面的自身特点,其次是由于民国文献存放环境的简陋 、修复 技术的滞后以及保护意识的薄弱等导致的损坏。
(一 )造纸材料及工艺落后
我国传统造纸选用的材料主要是麻、树皮等植物韧皮纤维 ,且采用纯手工工艺造纸,使得纸张在完成初期呈现中性或偏碱性 ,耐久性较好 ,有“纸寿千年”之说。而民国时期 ,特别是 1927--1937年,中国的出版业欣欣向荣,用纸量大增,使得植物韧皮纤维原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造纸工艺也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转化,造纸材料多为木浆,加上制浆工艺落后,导致所产纸张呈酸性 ,质量差,保存期短。据专家预计,民国时期出版的报纸寿命约在 50年至 100 年,图书寿命约100年至 200年,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环境污染以及大气臭氧层的改变等原因,其实际寿命可能会比预期的还要短。另外,由于民国图书的装帧形式多为所谓的“洋装书”形式 ,使得书籍在使用过程中较易破损,其破损程度远远高于存世时间久远的古籍善本。
(二)保护意识欠缺
长期以来,我们一提到文献保护,总自然而然地想到宋、元、明、清版的线装古籍,很少将保护范围延伸到民国文献,总习惯按照文献的产生年代来对文献进行等级划分,越是年代久远的,就越是受到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政府或是图书馆界都把主要的精力花在了传统古籍善本的保护方面,把有限的经费和人员放在线装古籍的抢救上,导致民国文献现存状态十分严峻。
(三)保管环境不善
受条件限制,存放环境较为简陋,条件较好的库房基本用于存放古籍善本了,特别是2008年该馆被列为“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后,将原有的摆放古籍的简易开放式木制书架更换成樟木书橱 ,古籍的存放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民国文献库还是只能采用敞开式的书架,不利于防虫、防尘和防光。目前,裸露放置在铁质书架上的一本本民国书刊,纸张发黄变脆,已开始 掉“渣”,而且每提供读者使用一次损坏程度都有所加重,每天阅览桌上总会残留一些民国书刊、报纸因 脆化而掉下来的纸屑。部分民国文献已不具备提供 阅览的条件。
(四)修复技术滞后
相比传统的古籍修复,民国文献的修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课题。传统线装古籍的修复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民国文献,修复技术的系统研究却尚未深入,古籍修复中的裱纸、修补等工序对民国文献都不是很适用。一本古书的页码散了,可以手工重新装订,纸张碎了,可以在背后裱上一层纸,但是民国书刊开始双面印刷,开始机械装订,因此采用修复线装古籍的方法来修复的民国文献,虽然可 以延长寿命,却很难达到保持原貌的目的。修复技术的滞后,使得民国文献的抢救保护显得比较乏力。
(五)借阅制度欠规范
鉴于民国文献损坏严重、亟待抢救和保护的现状,我馆民国文献阅览室一般都实行不外借 ,只提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