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晋冀陕2016届高三上学期五省联考语文试题要点.doc

鄂豫晋冀陕2016届高三上学期五省联考语文试题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豫晋冀陕2016届高三上学期五省联考语文试题要点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 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 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 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 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 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 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 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 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 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 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 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 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 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 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 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 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 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 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 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 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 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 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 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 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 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 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 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 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 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 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