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视频学习体会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刀视频学习体会要点

头颈部疾病: 一,帽状腱膜挛缩:4 临表及诊断:1头部有外伤及感染性疾病发作史,多为头部浅表组织损伤及感染性疾病后引起。2头部区域性胀痛,发麻并有紧箍感。3病损处有压痛点,受寒冷刺激及推动损伤部位疼痛加剧。4,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座位,在痛性的条索性结节治疗。刀口线与人体的矢状线一致。先行纵疏横剥,后贴骨面铲剥头皮三到四针。 手法:术后以拇指将痛点向四周推按。 康复治疗:48小时后行头部按摩,以指腹梳理头皮,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二,胸锁乳突肌肌腱炎:5 临表及诊断:1,有突然过度转头,睡眠姿势不良等劳损史,被笼统的叫做落枕;突然转头及睡姿不良导致。2被动转颈或后伸颈部可引起胸锁乳突肌肌腹部痉挛或者肌肉起止点疼痛。3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明显。 治疗:在起止点及肌腹部的粘连条索压痛部位定位。针刀手法,开始与肌腱的方向一致纵疏横剥2到3刀后调转刀口90度,在骨面上铲剥2到3刀。 手法治疗:治疗后对抗牵拉胸锁乳突肌,然后颈托固定7天。 康复治疗:48小时后做颈部侧屈及伸曲运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三,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6 临表及诊断:1头颈呈强迫性体位。2头后枕部疼痛,性质为针刺样或刀割样。3枕外隆凸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有明显压痛。治疗:以俯卧低头位。定位在枕外隆凸旁开2-3cm,项上线上压痛点。 针刀手法:刀口线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度。与枕骨骨面垂直。手法:助手牵拉双肩,对抗牵拉头部,并提拿双肩。 康复治疗:48小时后做前屈后伸运动10分钟,每天2次。 四,肩胛提肌损伤:7 解剖:起于上四个颈椎的横突的后结节而至于肩胛内上角。 临表及诊断:1有肩颈外伤史或劳损史。2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及上4个颈椎横突有压痛点。3上肢后伸,并将肩胛骨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者不能完成此动作。 治疗:体位以俯卧低头位。肩胛提肌起止点及肌腹结节。 手法治疗:采用阻抗耸肩手法--患者坐位,医生站在后面双侧前臂压住肩部,嘱患者向上耸肩,当耸肩到最大位置的时候医生突然放开双前臂,使肩胛提肌全力收缩,以拉开残余粘连,一次即可。 康复训练:48小时后做肩部功能锻炼,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五,头夹肌损伤:8 解剖:头夹肌在第7颈椎处和枕骨上项线附着处极易受损,尤其在第7颈椎处形成扁担疙瘩的圆形隆起。头夹肌起于第三颈椎到第三胸椎棘突及项韧带止于上项线外侧端及乳突后缘。 临表及诊断: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2在第7颈椎棘突处或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有压痛。3严重的患者在下颈段后面有圆形隆起。 胸背部疾病: 一,菱形肌损伤:9 解剖:小菱形肌起于6,7颈椎棘突,大菱形肌起于上四个胸椎的棘突,均止于肩胛骨内侧面。 临表及诊断:1有损伤病史。2将患侧上肢被动向前上方上举,引起背部疼痛加剧。3疼痛点和压痛点在脊柱和肩胛骨脊柱缘的连线上。 治疗:俯卧位。以起止点及肌腹压痛点定位。以第七颈椎及一,二胸椎棘突多见。在肩胛骨脊柱缘铲剥时候要在肩胛骨骨面上进行。 手法:采用阻抗扩胸手法,针刀术毕,患者坐位,双肩外展90度,做好扩胸姿势,医生站在患者后面推住患者的双肘关节后嘱患者扩胸,当扩胸到最大位置时医生突然放开双手,可以让菱形肌全力收缩,松解残余粘连。重复2,3次。 功能锻炼:48小时后行常规锻炼。 二,胸大肌损伤:10 临表与诊断:1外伤史。2上后感到一侧或者两侧胸壁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3检查时见局部肿胀,压痛明显,两臂平举抗阻力试验阳性。 治疗:以仰卧位。 手法治疗:让患者主动做肩关节内收内旋,医生背侧握住双肘后突然松手可以松解胸大肌的粘连。(功能锻炼就是顺从肌肉的功能方向)。 功能锻炼:48小时后做肩关节内收内旋等动作。 三,斜方肌损伤:11 解剖: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端以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 临表及诊断:1颈肩背部酸胀不适,沉重感,患者头部略向患侧偏歪。2枕外隆凸处压痛,颈根部,肩峰之间及肩胛冈上、下缘可触及条索状物。3X线片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程长者,在斜方肌骨面附着处可有骨赘形成。 治疗:患者俯卧。颈椎、胸椎棘突压痛点以及斜方肌肌腹部压痛,以第三胸椎棘突处压痛为主。包括肩部部止点及肌腹松解。 手法治疗:针刀后患者俯卧,一助手牵拉双踝,术者正对头顶,一手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部,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用力不能过度。最后提拿双侧肩部。 康复:48小时后做挺胸及肩部活动。 四,下后锯肌损伤:12 解剖:下后锯肌止于下四个肋骨的外侧面,起自下2个胸椎及上2个腰椎棘突。临表及诊断:1有突发性肋外侧疼痛的病史,常见于剧烈运动,突然转转,弯腰等使呼吸节律突然打乱所致。损伤后表现为累不疼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