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导读: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体系在中国北方南方形成。主要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农业起源
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Such:神农尝百草
Ps:采集经济还不算农业
区域规模: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的粟麦,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稻,河姆渡文化遗址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五谷” “六畜”
从耒耜到曲辕犁
原始农业耕作形式:刀耕火种,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
文明时代:耒、耜
商周:少量青铜,主要还是木、石、骨、蚌
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
唐: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江东犁)
Ps:曲辕犁出现,自汉代后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古代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推动生产力发展重要因素)
经济特点: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艰苦历程: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
都江堰——李冰父子,成都平原,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农耕经济命脉:黄河,朝廷收入、人民生活、政治稳定的因素
Ps:“黄景治河,千载无患”
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的坎儿井(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
Ps:中国古代农业著作370多种,包含了大量水利建设内容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原始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产生时间:春秋
产生原因:①、铁农具、牛耕②、私有土地出现
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③、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
④、勉强自给自足⑤、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很难扩大生产,阻碍经济
自耕农破产原因:自耕农使国家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公职这过度剥削和压榨
总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三大特点: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借用牛力耕田、生产工具技术完善
③、“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方式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导读: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公有制到井田制、地主再到后来的租佃关系
废井田、开阡陌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西周鼎盛时期)
商周时期(奴隶社会):井田制
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
内容:“公田”实际上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崩溃瓦解:一方面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私有
春秋,随土地私有制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扩大剥削,进行税制改革,加速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确立:战国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全面肯定)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内容:君主的私有土地,有宫廷掌握的部分土地,收入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外,就是地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途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1)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或成为田庄的依附农民,或成为流民。(2)使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的征发)Ps: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要从事繁重劳动,承担军事义务,豪强的私人武装
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化,明清租佃成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明清:七月纳租方式确定,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有选雇主权、发言权,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
导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在两宋之际让位长江流域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司马迁划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内容: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位于全国经济重心
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干燥、很多地区原始森农林覆盖不利开发。两汉时人口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传统的畜牧业、半农半牧业。以长城为界,分塞外、塞内。西汉时塞内一度为农业区,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人民流亡原因:天灾、政府徭役、供给军队物资、高利贷、经营不善
两晋之际: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汉族统治阶级内乱and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战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唐安史之乱后:中原人口南迁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令黄河流域又一次严重破坏,大批人南迁,中唐后,南方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西大同[精选].ppt
- 山西名人[精选].doc
- 山西大同变速箱DC9J150T变速箱技术说明书(幻灯)[精选].ppt
- 山西大学附中2012[精选].doc
- 山西地域文化形考2[精选].doc
- 山西地域文化形考3[精选].doc
- 山西大学附中2012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精选].doc
- 山西大同变速箱产品介绍[精选].ppt
- 山西大学 高分子化学重点[精选].doc
- 山西民居文化[精选].ppt
- 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筛选与分析课文的方法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对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科学实验报告写作的指导方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情绪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在课堂观察中的有效反馈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学习方式的变迁与教育应对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