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方回对鲍照的诗歌批评.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方回对鲍照的诗歌批评.doc

试论方回对鲍照的诗歌批评   摘 要:方回所选的鲍照这18首诗歌,评诗的风格基本一致,只是有言多言少的区别而已。他对鲍照的诗歌批评中常常是以解释诗意、注析用典而不是以阐述作诗技巧、指明艺术特色为主要内容,即使要指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仅仅用很简练的文字来表达。他的诗歌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体系。   关键词:方回;鲍照;诗歌批评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15-02   方回(1227-1307)是宋末元初著名诗评家,诗人,他的《文选颜鲍谢诗评》共4卷,计107首,是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中选编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眺、谢混和谢瞻的诗作辑评而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文选颜鲍谢诗评》有较高的评价,“统观全集”,认为《文选颜鲍谢诗评》胜过《瀛奎律髓》。《四库全书?文选颜鲍谢诗评》[1]1841-1842提要云:   “回所撰《瀛奎律髓》,持论颇偏。此集所评,如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又好标一字为句眼,仍不出宋人案臼。然其他则多中理解。……评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谓“‘行药’为‘乘兴还来看药栏’之意”,则误引杜诗。评谢眺《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谓“或以为‘岫’本训‘穴’,以为远山亦无害”,则附会陶潜《归去来辞》。小小舛漏,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体。统观全集,究较《瀛奎律髓》为胜,殆作于晚年,所见又进欤?”   《文选颜鲍谢诗评》中选入鲍照诗18首,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方回对鲍照的诗歌批评,有优点,我们将在下面进行具体阐述;也有不足,不足之处如上面引文指出,方回评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时“误引杜诗”,上文也指出方回该书的诗评中有一些“小小舛漏”,但不会影响我们对《文选颜鲍谢诗评》及其中所选鲍照诗评价值的肯定。   方回这18首诗尽管是对《文选》的再选,但毕竟他所做的诗评是带有其诗歌批评的特色,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将他对鲍照的诗歌批评进行阐释。   从诗评内容来看,方回在评鲍照诗时,有着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瀛奎律髓》中的诗评风格,也与序跋文以及“论诗诗”中相关的诗歌批评之风格明显不同。   方回所选鲍照的第一首诗是《咏史诗一首》,他在此诗的诗评中提出了“建安体法”:   “……唐以来诗人多有此体,李白、陈子昂集中可考。而近代刘屏山为五言古诗,亦出于此,参以建安体法。……”(鲍照《咏史诗一首》的诗评)[1]1851   什么是“建安体法”?从鲍照《咏史诗一首》[1]1851内容来看,建安体法首先体现了方回的评诗标准。方回的诗歌批评,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和衡量尺度,曰:“古诗以汉魏晋为宗而祖《三百五篇》、《离骚》,……”[2]在这里,方回对古诗的批评,是强调“以汉魏晋为宗”,《文选颜鲍谢诗评》中,方回评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时提出“建安风调”:“……然皆规行矩步,瓷砌妆点而成,无可圈点,全无所谓建安风调,故予评其诗而不书其全篇……”[1]1906“建安风调”可理解为诗歌具有“建安风骨”般的品性,“建安体法”则可理解为具有“建安风调”的诗歌法式。   方回在《行药至城东桥一首》的诗评中认为“此亦不得志诗。”[1]1861接着对相关的词句进行了解释,并引用了李善《文选注》相关内容,详细阐释“此亦不得志诗”之原因。   《还都道中作一首》的诗评中,方回认为:“此诗尾句绝佳”。并对尾句的意思做出评价:“守古人之节,不轻出仕,则焉得有越乡之忧乎?”[1]1885可见方回在评诗的同时,也往往加入自己的人生感慨以及价值观念。   在《东武吟》的诗评中,方回解释了诗歌中典故的出处及含义,并高度评价了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有笔力”,“李太白诗甚似之。”[1]1888   在《出自蓟北门行》的诗评里面,方回认为此诗“全用楚辞国殇之意”。并指出典故出处,杜甫和鲍照的诗句中都用了这个典故,而且“鲍用又在先也”[1]1889。可见,方回此处用他所推尊的江西诗派“一祖”杜甫,与鲍照相参照,表达出对鲍照这一用典的赞赏,也暗示出唐诗与六朝诗的内在联系。   对于鲍照《结客少年场行》这首诗,方回认为这首诗有劝诫之价值和意义,诗评曰:“此侠少晚而悔者。……可以为戒也。”除了注释,方回还谈到了诗法,指出“‘九涂平若水,双阙似云浮。’此亦古诗蹉对句法。”[1]1889《文选颜鲍谢诗评》虽然不像《瀛奎律髓》那样大谈诗法,但偶尔也会涉及,可见,方回的诗歌批评中,给予后学以作诗之法是题中应有之意。   《东门行》诗评中,方回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专言离别之难”,而当他品味全诗直到末句发现,这首诗意蕴深远,回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