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doc
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道教是中国唯一产生于本民族文化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又极具包容性。几千年来,它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纳百川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丰富而成熟的教理教义。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日进。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重重;仇怨难息,争斗杀伐时起;贪欲丛生,纯朴本性易移。显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时,重温古圣先贤的教导,愈能显现其超越时空的深邃智慧。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既是宇宙创生的源泉,也是宇宙运行的法则。“道”寓于人和万物之中,即是人和万物的本性。人和万物遵循这个本性,世界即和谐而有序,偏离这个本性,世界即紊乱而失序。“合道”是道教确立伦理道德准则的根本依据。道教与儒教并行于中国,共同承继了远古积淀下来的伦理观念,比如孝、忠、诚、信等等。虽然这些观念在后世大多以儒家伦理为人所知,其实它们也是道教一直奉行的伦理准则。不同的是,道教的阐释更具有宗教性,并且是与得道成仙的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行善以忠孝为先
忠孝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而在道教的话语系统中,我们这样说,想要修道的道教徒,一定要先把人做好。我们的经典中有这样的语句,天下的事,忠孝诚信是第一位的;做善事有好多种,但是要从忠孝开始做起,如果一个人不忠不孝,那就连禽兽都不如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自然科学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似乎都是物化的,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人心内在的、高尚的精神追求,道教的“百善孝为先”的伦理精神对于构建以亲情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是组成整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维系家庭的主要感情纽带。提倡孝敬父母,是要让人从小就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不容易,要学会报恩,报答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之恩,报答父母照顾我们、教育我们之恩,并把这种爱、这种恩情一代代延续下去,把孝敬自己父母的道德义务上升为博爱利人的社会责任,这是道教伦理精神的应有之义。
二、为道当慈爱为重
我们知道,无论哪个种族和人群,父母爱自己的儿女都是一样的,那么子女也都应该用同样的爱来回馈父母。基于这种孝道、这种对于父母的爱,我们更提出“齐同慈爱”的原则,即对所有的人,不分亲疏贵贱,都要一体兼爱,要将心比心,要待人如己。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也是人生来所禀有的。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宗教,教人慈爱并传播爱一直都是各大传统宗教的根本要义,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都强调爱人如爱己,教人要彼此相爱;佛教和我们道教则强调要不杀不害、大慈大悲、齐同慈爱。也就是说,宗教是培养和启发人们生长爱心的大熔炉,她让施爱和接受爱都成为一种自然,让人们全方向来感受和体会“爱”在生活和生命中的意义,她从防恶止杀开始,一步步引人向善,让人们从内心深处生长起大慈大爱之心,温暖自己,温暖世人。在现实社会中,建设一个充满了爱和温馨的家是传递爱的核心,也就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及家人,只有这样人们的心才有安顿之所,我们社会的和谐才能有根基。反之,若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爱心,又如何能与他人彼此相爱。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家有国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身份定位的,因此,对于各大传统宗教来说,我们既应强调爱自己的家和国,爱自己的亲人;但又要谨防因爱而生排斥甚至是怨恨,要教人有大慈大爱之心,不独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你周围所有的人,用爱心来化解误解和种种的不悦,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使人人心中都存有感激并愉快,进而慈爱一切。所谓爱人如爱己,道教讲是要悯及一切,要齐同慈爱,佛教讲爱不应有分别心。也就是要像水一样润及一切的有形与无形的生命,不分亲疏远近和尊卑贵贱,不求回报和荣誉。用一颗诚挚的爱心来消解彼此埋藏的心结,化解以往的仇恨,消弥灾难带来的伤痛。我们应当相信,诚挚的爱心能消解世间一切的阻隔,是灾难的最大克星。
三、得道要诚信为本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我们历来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祖天师张道陵教导人们要行善、要有诚信,后来道教诸派别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学道行法的根本,一个道士要是没有诚心,学道就不会有进步,行法也不会灵验。道经中的戒律说,打妄语即说明心不诚,用一颗不诚实的心去求道,那就是背道而驰,这样的道士一定不会得道。只有用诚心才能感天动地,获得神灵护佑,最终修成神仙。我的先辈、道教祖师张鲁1800年前在中国的四川传道时曾经倡导设立“义舍”。所谓义舍,就是在路边建立一个个的小亭子,在里面放上人们需要的食物,从旁边路过的行人根据自己的食量按需所取。当时所设立的戒律中规定,如果不诚实,所拿的食物超过了自己所需,则会引病上身、受到惩罚,以此培养人民的诚信不欺之心。
人类社会要维持和谐有序的状态,就需要每一个人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