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宗教对中国的影响[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宗教对中国的影响[精选]

~~宗教精神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每一个公证的观察都会承认,近年来在中国有一种民族主义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国内国外发生某些刺激性事件的时候,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而且,每一个明智的观察者也都会认识到,这种趋势不但对于世界的未来,而且对于中国的未来,都会是相当危险的。 在毛泽东时代(1949-1976),中国人从党和国家领导那里知道,他们有一种「国际主义义务」,要去「解放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就是 说,要帮助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各国人民-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以外的各国人民-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 斗争」。那不是一种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可以说是某种形式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马克思所说的国际主义,重心放在各族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合上;毛泽东所说 的国际主义,却强调各族各国要摆脱西方「帝国主义」而独立。在回顾那些年间的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时,人们可以发现,在那些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名词术语后 面,有某种强烈的民族主义。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改革的经济成果,使得老百姓对包括上述国际主义的既往的意识形态的疑惑,得到了某种证实或肯定,在1978年的中越战 争期间,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小道消息」说:中国军队在越南发现,敌军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卡车和武器,都是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在自己生活都很困难的那些 年代制造,由中国政府本着「国际主义精神」送给越南去打美国的,现在他们却用这些东西装备起来打中国!邓小平现实主义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帮助中国的民族主 义浮出了水面。而一些知识分子推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这种趋势。 由于这一事实逐渐明显,即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普通人当中的影响下降,党的宣传部门逐步把宣传重点放在了爱国主义方面,这对许多人来说实质上意 味着民族主义。由于党在全国大众传媒中的领导地位,这样一种宣传就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主义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来自极少数知识分子微弱的声音, 关于民族主义具有危险性的警告,就被淹没在爱国主义宣传之中了。所以,人们很难看到有什么东西可以缓和民族主义上升的趋势,更难看到任何既有利于世界也 有利于中国的「超民族主义」的迹象。 不过我想,所谓希望,不是意味着去寻求已经看得见的东西,而是意味着去寻求还看不见的东西。 二、超民族主义意识与中国的宗教 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国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甚至在宗教机构之中,我们都很容易看到民族主义的众多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忘记, 宗教精神还仍然对今日中国的千百万民众发挥着某种影响。在各种宗教机构后面的宗教精神,如果理解得正确,就肯定是在培育着超民族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尽管 其程度会因宗教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1、佛教 即使在边远的农村地区,不识字的中国佛教徒也知道,佛教是起源于印度而非中国。因此,不论许多学者如何强调佛教的中国化,佛教也不像别的许多东西那样会在老百姓中造成自称中国第一的那一类骄傲心态。 虽然有些学者和佛教徒的确为越南人、朝鲜人和日本人从中国学习佛教这一史实而感到自豪,但这不大可能导致一种民族主义的排他性或沙文主义情绪。因 为,另一方面,他们也常常指出(不论正确与否),佛教的传播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一样,采取的乃是和平的方式。他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云南的上座部佛教是 从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传来的。无论如何,常常有一种愉快的历史回忆,确实有助于对那些国家或民族培养起某种友好的、甚至是亲近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与中 国人中根深蒂固的相当普通的反日心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可以看见,中日两国佛教界有着颇为频繁的友好的交流,甚至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就是如此。至 于中国人对西藏文化的态度,人们可以感觉到,在佛教的态度与非佛教徒的态度之间有某种不小的差异。 说到底,佛教关于世事皆空的态度必然意味着,民族主义,甚至民族本身也都是空,因此不值得执着。正如当代佛学泰斗印顺大师所说:「佛化的道德 建立于般若-无我智的盘石;是破除私我,扫荡执见的特殊智能。从这种智能所摄持的,所引导的,便与凡夫的德行截然不同。不再专为自我、我的家庭、我的庙 子、我的家乡、我的国家而着想,能从整个人类、一切众生的立场去看一切。」毕竟,只有这种主张,这种超民族主义的呼吁,才能体现大乘佛教精神--对一切 众生的慈悲,随时准备对所有的人「拨苦与乐」。 2、基督教 一方面,基督教虽不像佛教那样在中国根深蒂固和流传广泛,却因其体制特点而可能成为最有力的宗教,另一方面,虽经中国基督教的领袖和知识分子近百年的努力,仍未完全摆脱「洋教」的标签。然而,不少中国人皈信和接受了这种「洋教」,这一事实本身就确实表明,许多人认为有些东西比民族主义的分野更加重要。 尽管基督教精英们付出了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