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五专题 自读课文 更衣记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VIP

【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五专题 自读课文 更衣记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读课文更 衣 记 一、字音辨读 1. 细褶(zhě)  2.珊珊(shān)  3.惊风骇浪(hài) 4. 繁缛(rù) 5.接榫处(sǔn) 6.刀鞘(qiào) 7. 嗜好(shì) 8.捻(niǎn) 9.跌跌绊绊(bàn) 10.呆滞(zhì) 11.熏陶(xū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繁缛·繁冗 例句 2.一拍即合·不谋而合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惊风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风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2.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痛。 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 4.歇斯底里:形容因情绪过分激动而举止失常。 一、走近作者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及母亲的“新女性”个性,畸形地激发了她早熟的文学才情。1939年入香港大学学习。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自1973年起定居洛杉矶,1995年在孤独中辞世。主要作品有《传奇》《流言》《金锁记》《秧歌》《十八春》和《红楼梦魇》等。此外,尚有《倾城之恋》《太太万岁》《不了情》《小儿女》等戏剧、电影剧本。有《张爱玲全集》16卷行世。 二、相关背景 1942年,张爱玲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月刊上发表了散文《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后重写成中文,名为《更衣记》,刊于1943年12月的《古今》上,1945年收入散文集《流言》中,全文五千余字,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及独特的生活阅历赋予张爱玲散文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古典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使《更衣记》具备了双重美学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切把握与扬弃,使张爱玲的服饰美学思想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三、主旨把握 文章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评述了满清、民国多个时期的女装,是一部满清以来服饰变迁“近代史”,同时,又不拘泥于对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力图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文章反映出作家特有的洞察世事的机智,体现了时代的大转变、历史的厚重之感。 四、结构图示 1.清代末年,服装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各反映了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明确:(1)服装变小、变紧,以女装而言,袄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紧身背心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缕诗魂,铅笔一般瘦的裤管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时代特点:政治动乱,社会不靖,社会处于一种“过渡时代”,百姓生活“颠连困苦”。 (2)元宝领产生,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项圈一般, 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 时代特点:各趋极端,社会固有规律被打破,动荡激烈,处于无均衡状态。 2.民国初年的服饰有哪些变化,各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明确:(1)时装上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2)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社会现实:西方思想与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3)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社会现实: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候,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1.思路奇特,分析精当 文章不拘泥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着重于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分析精妙得当。比如:“惟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再如:“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在那歇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这吓人的衣领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质正象征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2.文字神采飞扬,用词灵动准确 比如:“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再比如:“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精辟的比喻如珍珠般散落在文中各处,如:“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