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单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2课时
《桂花雨》 1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设计理念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3.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设、教法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呢?(生试背)
(二)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一)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二)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三、 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一)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二)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三)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找出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四、 紧扣诗眼,读悟诗意
(一)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1.从前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读出距离短路程近。相机用简笔画画出京口、瓜洲、钟山的地理位置图。
因此,作者想回家。(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2.读后两句,想象画面。
假如你来到江边,望者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板书:思家切)可是,他能还吗?(板书:不能还)
再读后两句。
五、 深入诗境,读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全与我同.doc
- 如何标记文夹 教你如何给文件夹加提示信息.doc
- 安全产品资.doc
- 安全标准化大作业许可证标准格式.doc
- 安全围栏方.doc
- 安全生产许证延期申请操作手册.doc
- 安全监理表.doc
- 安宁刘年级.doc
- 安培力教学计.doc
- 安全防范工技术规范2014-56.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