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3隧道其他施工方法46页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13隧道其他施工方法46页解读

13.1 盾构法施工 2)隧道衬砌防水 隧道衬砌的结构,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之外,还应注意解决防水问题,以保证隧道在运营期间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否则会因为衬砌漏水而导致结构破坏、设备锈蚀、照明减弱、危害行车安全和影响外观等。引起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是由防水材质不良或违反操作规程。盾构法隧道渗漏水容易出现在管片自身小裂缝、管片的接缝、注浆孔和首孔等处,其中,管片自身小裂缝和管片的接缝处渗漏水较多。因此,盾构法隧道防水主要是解决衬砌管片本身的防水和管片接缝的防水问题。 13.1 盾构法施工 (1)衬砌管片自身的防水。 (2)管片接缝处的防水。 13.1 盾构法施工 对于弹性密封垫防水,要求弹性密封垫能承受的压力为实际最大水压的3倍,衬砌环缝的密封垫还应在衬砌产生纵向变形时保持在规定水压力作用下不漏水;同时,还要求密封垫传给密封槽接触面的应力大于设计水压力。实践证明,密封垫的材料性能能较大地影响接缝防水的短期或长期效果,尤其是对防水功能的耐久性的影响,因此要求密封垫能长期保持接触面应力不松弛。弹性密封垫还应满足耐水性、耐疲劳性、耐干湿疲劳性、耐化学腐蚀性等耐久性的要求。密封垫材料之间、密封材料与管片之间应有足够的黏结性,而且不能影响管片的拼装精度,还应方便施工。 管片上的螺栓孔也易漏水,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密封。常见的做法是在螺栓上穿上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类材料制作的圆环形密封垫,然后拧紧螺母,使其充填或覆盖螺孔壁与螺杆之间的空隙,堵塞漏水通道。 13.1 盾构法施工 13.1 盾构法施工 3)隧道的二次衬砌 当管片的上述接缝防水措施不能完全满足止水要求时,可在外层装配式衬砌已趋于基本稳定时,在其内侧再浇筑一层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构成双层衬砌。 二次衬砌的防水等级应较第一层衬砌的防水等级提高1~2级。二次衬砌混凝土应采用满足抗渗压力大于0.8 MPa的防水混凝土。 二次衬砌的做法各异,主要做法为直接在环片内侧浇筑混凝土内衬砌。可以在管片内表面先喷一层15~20 mm厚的找平层后,粘贴油毡、橡胶沥青、合成橡胶或塑料类防水卷材,再在防水卷材内侧浇筑混凝土内衬。混凝土内衬的厚度应根据防水及施工需要确定,一般为150~300 mm。 13.1 盾构法施工 13.1 盾构法施工 (2)贴服式防水带。 (1)嵌缝式防水带。 (3)埋入式防水带。 13.1 盾构法施工 4)向衬砌壁后注浆 随着盾构的推进,在管片和土体之间会出现建筑空隙,如果不及时填充这些空隙,地层就会发生变形,进而对邻近的地面构筑物造成破坏性影响。填充这些空隙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壁后注浆,壁后注浆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地层变形的控制。因此,衬砌壁后注浆是盾构法施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 13.1 盾构法施工 (1)注浆的作用。注浆除了可防止和减小地表变形外,还可减少隧道的沉降量,增加衬砌接缝的防水性能,改善衬砌的受力状况,用注浆的压力来调整管片与盾构的相对位置,有利于盾构的推进纠偏。 (2)注浆浆液的选择。盾构壁后注入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膏、黏土、粉煤灰、水玻璃、黄沙等。 (3)注浆时机和注浆方法。壁后注浆的最佳时机应在盾构推进的同时进行注入或推进后立即注入,注入的要求是必须完全填充空隙。 13.1 盾构法施工 (4)注入量和注入压力。注入量必须能很好地填充尾隙。 (5)浆液渗漏的处理。壁后注入时必须采取防止壁后注入浆液从尾部、工作面、管片接头等部位渗漏到其他部位(无须注浆的部位)的措施。 (6)二次注入。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进行二次注入: ① 一次注入后未充填到的部位的补充注入。 ② 一次注入浆液的体积缩减部分需要补充注入。 ③ 为了提高抗渗透等施工效果而进行的注入。 13.2 沉管法施工 沉管隧道简介 1. 公路在穿越江河流域时可采用架桥法或修建隧道法。修建隧道法除可采用矿山法、掘进机法外,还可采用沉埋管段法,简称沉管法。所谓沉管法,即按隧道的设计形状和尺寸,先在隧址以外的干坞中或船台上预制隧道管段,并在两端用临时隔墙封闭,然后舾装好托运、定位、沉放等设备,将其托运到隧址位置,沉放到江河中预先浚挖好的沟槽中,并连接起来,最后充填基础和回填砂石将管段埋入原河床中。用这种方法修建的隧道称为水下隧道或沉管隧道,如图13-5所示。 13.2 沉管法施工 图13-5 沉管隧道纵断面 13.2 沉管法施工 沉管隧道的发展历程 2. 世界上第一条沉管铁路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