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目导学
陈庄镇付窝小学“目标导学”教师用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内容
二备教学设计
课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复习回顾】:
巍巍中华,历史悠长。在上一单元中我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的“世界遗产”。
【预习导航】: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了解古诗大意
【精讲预设】:
一、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二、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学以致用】:
词语释义:
之:
故人:
烟花
【拓展提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HYPERLINK /view/17592.htm \t _blank 唐代伟大诗人 HYPERLINK /view/2133.htm \t _blank 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 HYPERLINK /view/411421.htm \t _blank 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 HYPERLINK /subview/1981htm \t _blank 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 HYPERLINK /subview/5257/5416339.htm \t _blank 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教学反思:
主备人:张洪娜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常规检查签章时间:
陈庄镇付窝小学“目标导学”教师用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内容
二备教学设计
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学习难点】:
1、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2、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复习回顾】:
检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默写背诵。
【预习导航】:
提前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了解有关作者的信息。
【合作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