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docVIP

(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

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 韩志萍,王趁义 湖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浙江 湖州 313000 介绍了生态型芦竹(Arundo donax Linn)的生物特性,并对芦竹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芦竹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有较好的耐受性。研究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具有指导作用。采集了4个不同环境下的芦竹样本,对重金属富集量和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芦竹对镉、铅、汞有较好吸收,地上部叶内富集量分别为57.40~33.22 mg·kg-1, 412.4~312.4 mg·kg-1, 21.5~11.8 mg·kg-1,地上部茎内富集量分别为19.50~4.02 mg·kg-1, 83.1~43.6 mg·kg-1, 30.0~19.4 mg·kg-1。芦竹对铜的富集能力较弱,地上部叶内和茎内富集量分别是12.4~2.8 mg·kg-1,1.4~0.4 mg·kg-1。铜和铅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为根叶茎,镉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为叶根茎,汞在植物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富集量还与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有关,一般是随着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镉、铅、铜在植物叶中的富集系数大于1,汞在植物茎中的富集系数大于1。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芦竹在污染或非污染环境中都能较好地富集镉、铅、汞,基于芦竹具有较大生物量特点,芦竹对湿地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研究芦竹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布,旨在为湿地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芦竹(Arundo donax Linn);湿地;植物修复;生物富集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92-06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1-2],湿地重金属污染也呈上升趋势[3-4]。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由于湿地土壤的沉积、过滤、吸附、降解和迁移等作用,使湿地土壤和沉积淤泥中的重金属高于一般的自然态土壤[5],严重威胁着农产品的安全[6]。面对现状,湿地修复和保护已经引起诸多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和关注[7-8]。已有研究表明,湿生植物[9-13]对湿地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吸收富集重金属并积累于体内。近年来研究的湿地植物有上百种[14-17],结果表明,利用植物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植物的特性、耐性、生物量等各不相同,对湿地的修复效能各有差异。采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既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耐性,又要考虑植物的富集、吸收能力,还需考虑修复后的后处理难易等因素。已报道的超富集植物大部分属于陆生植物,湿生植物很少。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效果好,富集明显。但对于不同环境和不同地域,一味强调用超富集植物修复污染,不是很现实。因此研究适应性强、耐性好、后处理容易、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植物来修复被污染湿地,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芦竹的最大特点是根系发达、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它属于非食用性经济作物,是一种修复湿地污染的较好种质资源。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型芦竹在修复湿地Cd、Hg、Pb、Cu污染中的潜力,旨在为选择湿地修复植物提供参考依据。 芦竹(Arundo donax Linn)又称“荻芦竹”,属禾本科芦竹属(Arundo L.)。芦竹既象芦苇又似竹,是一种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植物,具有粗而多节的根茎,秆粗壮,高2~6 m,可分枝,叶片扁平,宽2~5 cm。芦竹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华南、西南、等热带其它地区,利用芦竹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是基于它的生物特点,它具有超积累植物的某些特征[18-22]。芦竹既耐旱又耐涝,既耐热又耐寒,在贫瘠的土壤里照样生根发芽,长成高大的植株。经观察发现,污染越严重,植物往往长的越茂盛。无论海塘、江堤,还是湖滩、沙荒都可以广为种植,它既不需要耕种,也无需除草灌水,根系庞大,繁殖容易,生长迅速,再生萌芽能力极强,而且一次种植,可多年生长。种植芦竹还能起到固土护堤和改善、美化、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芦竹与其他挺水植物相比,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耐受性好等特点[18,20],尤其是生物量,其他水生植物很难比拟。芦竹最大的应用潜力在于经植物修复后它还是优质高产的造纸原料。修复后的资源利用,一方面切断了有害金属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再利用过程,使富集的重金属得到稀释,避免了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由此可见,芦竹在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植物。 本文受试芦竹取自湖州市4种不同污染程度的自然环境环境1:湖州城北一个建筑工地旁的小池塘,塘内有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塘边建筑垃圾较多,污染严重环境2:318国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