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6讲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6讲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6讲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史论总结]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1)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赔款掠夺了大量中国人民的财富,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 (3)开埠通商,导致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和资本投资场所,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攫取中国的司法、关税、人民反抗压迫与侵略等主权,导致中国人民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故答案选择A项。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马关条约》。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A项。 [答案] A 归 纳 升 华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天津条约》(英法) 《北京条约》(英法)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占香港岛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通商门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 天津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赔款 2 100万银元 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天津条约》(英法) 《北京条约》(英法)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权丧失 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权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权 开设工厂、内地免收内地税 海关权、驻兵权、外交权、反抗权等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确立 真 题 体 验 [解析]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可知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所给材料看,面对这一条约,近代中国人主张发展经济以应对列强,这就说明这一条约主要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所给材料看,体现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只有《马关条约》,故答案为D项。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条约签订时,还没有出现洋务运动,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A、B、D三项说法错误,所以选C项。 [答案] C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据材料一“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无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