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第一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 (verdictives)、(2)行使型 (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和发展。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和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 (illocutionary act)。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塞尔认为除了奥斯汀提出的行事动词外,一些语言手段如词序、重读、语调、标点符号、语气等也能表达出一句话的言外之力。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可能就会在这些语言手段上发生语用失误。例1:重读位置掌握不好,将industry, dictionary的重音误放在第二个音节上。例2:在请求别人时用错了语调。学生对教授说:“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I postpone the defence?”时用了降调。此时,学生请求教授延长答辩日期,本应足够的礼貌。可是降调的使用使得教授觉得学生不是在请求自己而是在命令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不然。话语行为中的任何小的毛病都会对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这些毛病会影响英语本族语者对你话语的理解程度,并使话语命题表述不清,不能产生你所预期的言后行为。(2)命题行为方面的问题命题行为是指“通过所指词语和谓词所实施的‘谈及’和‘谈述’这两种行为”(何兆熊2000:97)。马冬曾经指出在命题行为方面的失误主要涉及指称的失误和表述的失误。(马冬2006:74-75)例3:两个学生想定一间房,对旅馆工作人员说:“Let’s have a double room.”例4:一位同学对另外一位同学说:“Can I go to your house tomorrow.”例5:We were driving too fast and knocked the kid down. (说话人是当时的驾车者)例6:Let’s invite the monito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to sing a song.例3中:Let us可能包括听话人,也可能不包括,而let’s一般情况下包括听话人在内。将旅馆职员也包括在订房人之列,显然是不恰当的。例4用错了指示词,此处用come 更能缩小二者之间在心里上的距离,增加亲密感。例5中第一人称复数用来代替第一人称单数,虽然是汉语中表谦虚的用法,但在此处却有推诿之嫌。例6中班长和学生会主席本指一个人,但两个the却指不同的人。以上例子反应了指称所造成的命题行为失误。命题的表述错误主要涉及用错谓语、时态、词序、句型、主语谓语之间配合不当等。例7:Your car is looking good.例8:I prefer some small TV programs.例9:There are many farmers come to cities.例7为时态错误,应使用looks,否则,所表述的言外之力就不是赞扬,而有被迫赞扬的感觉。例8为选词错误,应使用short。例9为句型不对,显然将汉语的结构带入英语中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