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降血糖药物的临床作用和毒性作用 * *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降血糖药物的临床作用和毒性作用,例举了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几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和毒性反应。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时会导致糖尿病,使血糖长期高于180mg/dl。 糖尿病的主要病症为:高血糖、尿糖;高血脂引起血管疾病;加强蛋白质异化,伤口不易愈合,多食但体重减轻,氮质尿;代谢性酸中毒,嗜睡、呼吸有水果气味,多尿,多喝,严重甚至会昏迷。临床将糖尿病分为2大类型:1型(胰岛素依赖型),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胰岛素治疗。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及伴胰岛素抵抗的病人。 降血糖药物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防止并发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由A、B两条肽链经两个二硫键连结而成的小分子蛋白,易被酶消化,故口服无效,需皮注或静脉给注。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普通),中效,长效制剂。临床作用: 1.糖代谢,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贮藏,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增加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降低。 2.脂肪代谢,胰岛素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的生成,使血中酮体降低。 3.蛋白质代谢,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 4.钾离子转运,胰岛素通过激活Na+-K+-ATP酶,促进细胞外的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内K+的浓度。 临床应用: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治疗作用: 1.1型糖尿病: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需终身用药; 2.2型糖尿病:只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者; 3.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静脉滴注胰岛素可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4.糖尿病伴随疾病:当糖尿病伴随感染、妊娠、分娩、手术等应激情况及伴有消耗性疾病; 5.继发性糖尿病:因胰腺疾病、胰腺切除、垂体病变、药物及化学物质等原因引发起的糖尿病。 毒性反应: 1.低血糖症:由于胰岛素过量,饥饿或剧烈运动引起。表现为饥饿感、软弱、疲乏、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心悸等,重者可出现神经错乱、震颤、抽搐及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过敏反应:是制剂抗原性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结果,多为轻微皮肤反应,少数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3.反应性高血糖:当胰岛素用量不当而发生轻度低血糖时虽无明显低血糖症状,却能引起调节机制的代偿反应—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形成高血糖,也可出现糖尿。 4.胰岛素抵抗性(耐受性):急性型多因并发感染、创伤或有其他应激状态时血中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和脂肪酸增多及PH降低妨碍胰岛素的作用所致。 5.脂肪萎缩:见于注射部位,女性多于男性。 口服的降血糖药物有:磺酰尿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 磺酰尿类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第一代主要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 磺酰尿类临床作用:1.降血糖作用: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③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④降低胰岛素的代谢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2.治疗尿崩症,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排泄而产生抗利尿作用。3.能减弱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回复纤溶力,并能降低微血管对血管活性胺类的敏感性。临床应用:适用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病人;B细胞能分泌一定量胰岛素,无严重并发症,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者。还可以治疗尿崩症,只能选用氯磺丙脲。 毒性反应: 1.胃肠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低血糖症,肝肾功能不良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3.过敏反应,引起荨麻疹、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伤。 双胍类临床应用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丁双胍,此类药的基本结构是双胍。双胍类临床作用: 1.促进葡萄糖在肝中无氧酵解和利用。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3.抑制肝糖原异生和葡萄糖的生成。 4.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5.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降低食欲。临床应用:适用于轻症2型糖尿病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