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苏武传课件(43张)[高考推荐].ppt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苏武传课件(43张)[高考推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苏武传课件(43张)[高考推荐]

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刻画人物性格的? 二人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地位与修养也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无奈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他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卫律劝降苏武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胁迫他,又“复举剑拟之”威逼他,后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李陵劝降苏武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饮酒叙谈中,以老友身份先指出汉室薄情,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 ;又以切身体会说当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皇法令无常,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过汉武帝刻薄寡恩,这一点在《答苏武书》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的大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以个人得失为标准,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要归汉,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要忠于祖国。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两人境界的高下是不言而喻的,苏武的伟大也在此。 文章为表现苏武的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在注重记其“行”的同时,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他的周围,有操纵生死的匈奴单于和卫律,有屈膝投降的副使张胜,有曾为友现降敌的李陵。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于死地。这些险恶环境使苏武尽展英雄风采。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细节还有,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他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表现很好地结合起来刻画苏武持节不屈的英雄形象。 主流品质、民族气节、爱国精神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内容。 持节不屈不苟 他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苏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 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 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李娜颠峰之作——《苏武牧羊》 春草年年绿 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也唱了千年 奶奶唱给爸爸  爸爸唱给我  我唱在心间 传唱不衰的民族精魂——《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 时闻笳声  入耳痛心酸 李娜颠峰之作——《苏武牧羊》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 有一支歌 唱了千年 有一支歌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永留人间 有一支歌 我唱在心间 1.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2.掌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苏武为维护国家尊严,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屈节的民族正气。 知识回顾 1、通假字 2、特殊句式 3、人物关系梳理 4、苏武出使匈奴的社会环 境是怎样的?对情节的发展 有怎样的作用? 5、张胜这个人物形象 有何特点? 通假字 1、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 5、信义安所见乎 6、请毕今日之驩 7、因泣下霑衿 8、与武决去 特殊句式 1、少以父任 2、见犯乃死 3、匈奴使留在汉者 4、何以汝为见 5、信义安所见乎 6、子卿尚复谁为乎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8、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9、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0、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军力日强,不断南侵。文景之时,汉朝多用和亲政策消弭边患。武帝时,汉朝国力渐强,前后与匈奴六十余战。在有了几次胜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