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之流1998年波澜不惊的1043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似水之流1998年波澜不惊的1043点

似水之流:1998年 波澜不惊的1043点 杨骏:资本市场的一段江湖传奇 “错愕!惊叹!悲伤!”杨骏去世后,私募大佬但斌在其博客上写下这样沉痛的悼文,哀叹一个时代结束了,他是杨骏的旧部。 追悼会上,前君安证券董事长、人称“君安之父”的张国庆的“祭杨骏”则更加动情:“1992年盛夏,经友人推荐,我第一次见到杨骏时,最打动我的,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笑。当他望着你时,那是整个眼睛在笑,在放光,像个天使般的,童真而无邪……杨骏志向高远,特立独行,因而难免孤独。性格单纯,依心而动,率直而为,因而人生洒脱。 ” 杨骏,君安证券前总裁、深圳晓阳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他开创了国内证券专业研究的先河,三十多岁出任君安证券总裁,旧部们称他是“君安投行业务的奠基人、研究所的创始人、资产管理业务的开拓者”,转投私募后,发行了最早一批阳光私募产品。 他的门生众多,私募界有天马投资康晓阳、尚雅投资石波、保银投资王强、尚诚资产肖华、东方港湾的但斌等,公募基金有富国总经理窦玉明、海富通副总陈洪等,券商有国泰君安的陈耿、长城证券的叶烨、国海证券的齐国旗。 最辉煌的岁月 君安少帅时代 1989年毕业后,他来到深圳,最早就职于深圳招商局和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据称当年深圳证券市场三分之一的新股发行由特区证券公司承销,杨骏几乎包办了特区证券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编制;1992年加盟君安证券,先后主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经纪和证券研究业务,1997年三十出头即出任君安证券总裁。 据业界人士回忆,那时年仅30岁的杨骏,“英俊潇洒,气度不凡,颇有少帅的风范”。并指其当时虽然年轻,“但言谈举止却颇为老成干练,下属对其极为敬畏”。 杨骏担任君安证券总裁后,每年7000万预算亲手创办了100多人的君安研究所,开创国内券商研究风气之先。君安研究所也被业界公认为证券研究机构的“黄埔军校”。他说:“一个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研究”。他的目标是野村证券,那时候,周围的人们还在忙于淘消息、抓、追庄家,顶多也就是琢磨一下技术图形。可他从1994年就开始研究巴菲特、索罗斯的英文版原著。 后来他的旧部回忆道,杨骏曾将自己当老总后第一年的奖金拿出来分给员工,还将自己赚的钱投入到业务部门。天马投资康晓阳曾说,“我以为自己受到了杨总的关怀,与老同事们交流后发现,每个人都受到过杨骏的恩惠。他培养人才的方式对我日后的创业影响很大。” 在君安短短的7年,杨骏辅佐张国庆做大自营业务,倾力发展投行购并顾问、海外融资等大业务,据公开数据,到1997年底,君安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1998年国泰与君安合并的时候,君安证券净资产规模已经从6000多万壮大到了20多亿元。 1996年的重仓深发展让杨骏扬名立万,此战过后,君安自营资金规模从数亿元飞涨至数十亿元。杨骏后来说买深发展的原因是“发现深发展1997年每股利润1元,股价最低时低至6元,市盈率还不到10倍,更了解到它高速成长,隐藏了很多利润。”毕业后杨骏在招商局投资公司做了一年投资分析,并随后转到特区证券公司专事B股的发行,这使他非常重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在当时投机狂潮中并不多见。 1997年5月份深成指6000点,杨骏在2天内沽空君安证券所持的上百亿元证券组合,在他沽空后第三天,市场见顶大跌。成功逃顶后,君安证券投资组合除了40亿元B股外都是现金。“假如所有的理由都支持出货、只有一条理由是大家都还在疯狂而支持持有的话,当然出货。”后来杨骏是这样说的,并称没有获得任何内幕消息,完全是个人判断。 1998年“君安事件”后,杨骏离开,自立门户组建了晓扬科技。 “6000点是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 2001年,杨骏在香港成立晓扬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投资香港股市。2005年5月,晓扬投资与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合作,在港推出晓扬成长基金。这期间的四年恰好是A股的熊市,可是杨骏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得相当出色。据称,晓扬投资年均投资回报率在30%以上。 2006年10月,晓扬投资与平安信托合作的信托计划浮出水面,成为A股市场上最早一批发行阳光化信托产品的私募。杨骏也借此重回A股。他说,“今后一二十年,我和我的团队从此只看中国。” 2008年,杨骏出现在国泰君安证券的投资策略会上,他做了数十分钟的发言,“今年的投资很难做,可能不投资是最好的策略。”尽管如此看空市场,他旗下的基金依然保持了一定的仓位,在这一年的熊市中基金净值缩水严重,2只在港基金亏损57%,3只A股信托产品亏损56%。 09年4月,晓扬投资向客户宣布易手旗下3只信托产品,转由私募机构淡水泉公司代为管理,并表示:“内地的投资方式不适合我,我们更擅长投资港股。6000点是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 在杨骏的私募时代,他还积极的投身慈善实业。2007年6月,晓扬投资与中国教育发展基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