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A)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和考试科目用钢笔分别填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卷中,否则不得分;答题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上面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把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
第一题:(共2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可能成为人体内环境组成部分的是( )
A 氨基酸和葡萄糖 B 二氧化碳和尿素
C 细胞质基质和血红蛋白 D 抗体和激素
2.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等
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错误的是( )
A.C中化学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胰岛素、尿素等 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A处发生特异性结合 C.肾炎可导致A中蛋白质减少,C的量增加,出现水肿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
5.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7.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依靠 ( )
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B.大脑皮层言语区
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D.下丘脑
8.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 D.③→②→①
9.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0.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
它的作用部位在 (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2.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 )
①一个神经元内 ②脊髓 ③大脑皮层 ④树突 轴突 ⑤轴突 胞体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③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1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