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的相关知识[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的相关知识[精选]

气象 主讲:纪高杰 一、 气象概念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涉及领域:农业气象、交通气象、工业气象、体育气象、医疗气象(人类生物气象学)等 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 的重要作用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2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 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 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0年 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 二、地面观测 1、地面气象观测必须有代表性、准确信、比较性 2、观测站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3、环境条件 (1)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4、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5、观测任务: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三、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主要方法:概率统计、经验预报、 周期分析、回归分析、数值预报等。 天气预报的历史(1)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老农、水手、牧人)。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出西虹雨”等。 17世纪中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