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维管束植物[精选].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生维管束植物[精选]

大型水生植物 Aquatic Macrophytes 教师: 杨 劭 (水生态与生态工程实验室) 内容 第一节 水生植物的主要生态学特点 第二节 水生植物群落原生演替过程 第三节 我国常见种类(主要物种观察) 第四节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第五节 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 水生植物群落恢复 第一节 水生植物的主要生态学特点 一、大型水生植物的概念 二、大型水生植物的生活型 三、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 四、沉水植物结构特点 五、沉水植物生理特点 植物界 种子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类群 苔藓植物类群 菌藻植物类群 水生植物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 全部或部分生活史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 1. 概念 除小型藻类以外的所有水生植物类群。包括大型藻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 芜萍 (无根萍) Wolffia arrhiza (L.) Wimmer,浮萍科(Lemnaceae )。 为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植物。植物细小如砂,无叶脉及根。飘浮水面,通常分裂繁殖。叶状体长1.2-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长最盛时每1平方米的面积可有植物体100万个。花雌雄同株,果实圆球形,光滑。 在我国分布于东南各省;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静水池沼中,繁殖快,常常密盖于水面。为饲养鱼苗的好饲料。 2. 生态类群(生活型)及其特点 指长期生活在相似环境条件而在表观上产生相似适应性的类型。 沉水植物(植株全部在水中) 浮叶植物(根固着、叶漂浮水面) 漂浮植物(根叶漂浮水面) 挺水植物(植株上部挺出水面) 第二节 水生植物群落原生演替过程 水生植物群落原生演替过程 在一般淡水湖泊中,水深4米以下,由于光照和空气的缺乏,就 没有体形较大的绿色植物生长,只有一些浮游生物活动。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的残体堆 积,加上从湖岸上冲刷下来得到矿物质淤积,逐步抬高了湖底。 在水深4米左右,定 居了绿色植物,首先是以轮藻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湖底的逐步抬高,依次出现下列 群落的演替系列:沉水植物群落阶段(在水深1-3米处,如金鱼藻、狐尾藻、水车前、 苦草等)→ 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在水深1米以内,如莲、水鳖等) → 直立水生 植物群落阶段(在水陆交界处,如芦苇、茭白、香蒲等) →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主 要是湿生的乔木树种,如杨、柳、 梣等) → 中生森林群落。 第三节 我国常见种类(主要物种观察) 一、 挺水植物 二、 浮叶植物 三、 漂浮植物 四、 沉水植物 4. 我国常见种类 4.1 挺水植物: 4.2 浮叶植物: 睡莲: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 莲(荷花):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 菱:双子叶植物纲,菱科 莕菜: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科 4.3 漂浮植物: 凤眼兰 大薸 浮萍 槐叶萍 4.4 沉水植物: 苦草:单子叶植物纲,水鳖科 黑藻:单子叶植物纲,水鳖科 菹草: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 马来眼子菜(竹叶眼子菜):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 黄丝草(微齿眼子菜):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 金鱼藻:双子叶植物纲,金鱼藻科 狐尾藻:双子叶植物纲,小二仙草科 5. 沉水植物结构特点 根茎维管束退化减少,吸收输送功能减退; 植株柔软,木质和纤维少; 根茎叶内通气组织发达,气腔多且大(储存氧气、提供浮力); 叶多裂叶或丝状,以增加表面积和减少水流冲击;叶薄,叶绿体集中于表面 ; 根退化,根毛少; 6.沉水植物生理特点 营养繁殖普遍(根状茎、冬芽等休眠体); 有性繁殖以水媒为主; 许多种类可直接利用HCO3-作为碳源; 根茎叶都有吸收矿质营养 的能力; 第四节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与水生动物的关系 与藻类的关系 对水质的影响 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初级生产力(草食性鱼类、虾、螺等的食物); 光合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鱼类产卵场所; 鱼类和浮游动物的庇护场所; 生长过程吸收水体营养,可减缓水体富营养化; 覆盖底泥,减少风浪对底泥的搅动,降低内源营养成分的释放; 对浮游藻类有化感作用,降低水华发生的风险; 增强反硝化作用,减少水体的N的浓度。 第五节 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一、 物理因素(光、温、底质)的影响 二、 化学因素(营养、溶氧、碳源)的影响 三、 生物因素(鱼、藻、微生物)的影响 8.环境因素对沉水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温度; 矿质元素(氮、磷); 碳源; 底质类型; 渔业(草食性为主,如草鱼、鳊鱼、蟹); 藻类(浮游植物、水绵等丝状藻类)。 光(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水中的衰减 第六节 水生植物群落恢复 一、? 概念和意义 二、? 恢复策略和过程 三、? 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重建”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