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8.59黔之驴》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8.59黔之驴》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噬( ) 好事者( ) 然( ) 窥之( )
大阚( ) 跳踉( ) 益狎( ) 远遁( )
二、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 ,字 ,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在 、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 相对的文体。唐朝 、 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后经 、 等人继续努力,古文终于战胜了骈文,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 、 、 、 、 、 、 、 为代表的唐 宋八大家。本单元的 、 和 等就是有名的古文。
三、语段阅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蔽林间窥之 ②远遁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驴不胜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两个成语。(意义相近)
① ②
4.这个寓言故事比喻 。
【能力素质提高】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末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③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④狙公卒馁而死。
2.写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和所通的字。
3.写出句中加点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古义 今义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赋什一以自奉。
②一旦开之,其术穷也。
5.用自己的话回答: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6.这篇寓言讽刺的是哪类人,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单元综合检测题3 (新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代数式 3.4 合并同类项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课时一)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单元检测题 (新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2 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知识拓展 (新版)苏科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2 角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版)北师大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