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第八章 国际空间法.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国际空间法 第八章之一 空气空间法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概述 第一节 国际航空法的概念、发展 一、国际航空法的概念与性质 空气空间法,又称国际航空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利用空气空间,进行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性质: 1、民用性 2、平时法 3、国际性 二、航空法的发展 1、1919年《巴黎公约》 航空法的“出生证” 2、1928年《哈瓦那公约》 3、1944年《芝加哥公约》奠定了现代航空法的基础 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一、关于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 三、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 《芝加哥公约》第一条的性质? 领空主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自保权。 2、管辖权。 3、管理权。 4、所有权。 第三节 国际航空制度 一、领空管理制度 一国有权设立各种空域,包括禁区、限制区和危险区。 二、航空器及其国籍 航空器是指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但不是从空气对地球表面的反作用,而在大气中取得支撑力的任何机器。 每一航空器都具有国籍。 航空器具有其登记的国家的国籍;航空器不得具有双重国籍;航空器登记的条件及其程序,由登记国的国内法规定;从事国际航行的每一航空器应载有适当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 三、国际航空飞行的分类 缔约国领土上空的飞行分为两大类: 航班飞行和非航班飞行。 四、拦截和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 (一)拦截 拦截是指一国的军用航空器受命对入侵本国领空的外国航空器,或进入防空识别区而不报明身份的航空器,或其他违法航空器采取强制手段,或将此等航空器驱逐出境,或迫令其在本国境内的指定机场降落,予以检查处置的行动。 (二)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的问题 韩国客机事件 1983年9月1日,韩国一架波音747型客机从美国纽约起飞,途经阿拉斯加加油,后偏离航线500公里,长达5小时26分,在堪察加半岛飞入前苏联领空,后在萨哈林岛再次飞入前苏联禁区,被苏联战斗机用两枚导弹击落,机上269人全部遇难,其中240人为乘客。 讨论两个问题: 1、韩国客机是否侵犯了前苏联的领空? 2、前苏联对民航动武是否违反国际法? 韩国客机事件导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通过决议,修正《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增加了第3条分条,主要内容是: (1)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必须避免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拦截,必须不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此一规定不应被解释为在任何方面修改了《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的权利和义务。 (2)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在行使其主权时,对未经允许而飞越其领土的民用航空器,或者有合理的根据认为该航空器被用于与本公约宗旨不相符的目的,有权要求该航空器在指定的机场降落;该国也可以给该航空器任何其他指令,以终止此类侵犯。 第六节 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 一、关于国际航空安全的国际条约及其所规定的罪行 (一)1963年《东京公约》 规定了“航空器登记国原则” 所谓“犯罪”,是指违反航空器登记国的刑法的行为; 所谓“某些其他行为”,是指可能或确实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为,无论此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二)1970年《海牙公约》 规定了“不引渡则起诉原则” (三)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公约第1条规定界定了犯罪行为的种类, “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从事下述行为,即是犯有罪行: (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从事暴力行为,如该行为将会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 (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该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 (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一种将会破坏该航空器或对其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对其造成损坏而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和物质; (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如任何此种行为将会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 (5)传送他明知是虚假的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任何人企图犯以上罪行或是犯有或企图犯任何此种罪行的人的同犯,也是犯有罪行。 (四)1988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五)1991年《蒙特利尔公约》 二、刑事管辖权 并行管辖权 1970年《海牙公约》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进一步明确规定下列国家在符合公约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有管辖权: (1)航空器登记国;(2)航空器降落地国;(3)航空器承租人主营业所所在地国或其永久居住地国;(4)罪行发生地国;(5)被指称的犯罪分子所在地国;(6)罪行后果涉及国,包括受害人国籍国或永久居所国、后果涉及领土国、罪行危及其安全的国家;(7)根据本国法行使管辖权的其他国家。 三、或引渡或起诉 1970年《海牙公约》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都规定: “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犯罪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