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第八章 清代中叶诗文词.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清代中叶诗文词 清代中叶的诗歌 清代中期的散文和骈文 清代中期的词 第八章 清代中叶诗文词 一、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歌向着拟古、形式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1673——1769)著有《归愚诗文集》。其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论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和《说诗晬语》。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主张。强调写诗须讲究格律声调,提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认为诗歌应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所谓“性情”是指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提倡含蓄蕴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所谓“论法”,要求讲究格律、声韵,讲求比兴,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王士祯)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二)袁枚及其“性灵说” 1、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深受公安派的影响。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即主张诗歌应该抒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灵感,直抒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的所谓“性灵”实质上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三)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1733——1797)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要求作诗必须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 这样,把诗歌创作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四)郑燮、赵翼 1、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歌自成一家。推崇杜甫、白居易,反对模拟古人,要求直达肺腑。诗风质朴挥洒 ,多用白描,语言通俗流畅。但有时显得真率有余而锻炼不足。其诗篇多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 2、赵翼(1727—1814)文史学家。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 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其诗议论过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二、清中叶散文和骈文 (一)“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派”文论: 1、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实际是以程朱理学为基本出发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狱中杂记》通过作者在狱中的见闻,揭露了当时官吏的贪赃枉法。层次分明,文笔简洁,真实生动。 《左忠毅公逸事》左光斗 左 忠 毅 公 逸 事 方 苞 课题:忠毅,谥号;公,尊称。逸事,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这类文章不像正史作传那样全面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从一生行事中选取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 (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 “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矣”(杭世骏序) 三、清中叶词 乾隆间浙派词兴盛。嘉庆初张惠言开创常州词派,词风为之一变。 “常州词派”: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都有巨大影响。 张惠言 论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