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4 岳麓版必修1解析.ppt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4 岳麓版必修1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探究二: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 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探究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理念?它为什么能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①理念: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 ②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中国外交政策实现明显转变 6.陈毅曾赋诗赞颂1955年的亚非会议: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以下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等西方国家应邀参加了会议 B.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C.会议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广泛应用 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延伸探究 发展评价] 1、研究课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2)《我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自己的爱好、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字数不限。 (注:两个任选一个。) 2、分组辩论: 正方:“弱国无外交”。反方:“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 中国教考资源网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 ——50年代外交成就 1. 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 2. 和平共处五项提出(53—55) 3.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 反对殖民主义,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