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事件回顾 消息1: 2014年10月份,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与德国总理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 消息2: 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用减税降费为“双引擎”添新动力》对政策进行解读。 战略一:工业4.0合作框架的签订,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困境中的中国制造业寻找新方向、新未来。 战略二:通过减税,简化审批降低制造业的成本。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 3年内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10万家,民营工业企业减少了28.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2 小知识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它是由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图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4 宏观上:“中国制造”的廉价“王位”已遭“罢黜” 2014年8月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一份研究报告,他们对过去10年全球25个重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做了一个量化分析。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全球制造业成本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泰国、中国大陆,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台湾和美国。制造业成本最高的是澳大利亚、瑞士、巴西、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比美国高出20%至30%。中美制造业成本正逐渐趋同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成本正与日俱增,而美国的生产率更高且能源成本更低。 微观上: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现在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但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现在中国的工业处于中间地带,受到两头挤压。 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 1.为困境中的中国制造业指明了方向 工业4.0与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不谋而合,德国工业4.0和中国国策有很大共鸣,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的机遇。 2.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商机 工业4.0要求产品和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可以推动中国现代弱点项目建设,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利好消息。工业4.0为众多制造业创造更多增值和盈利的机会。中国对新技术更加开放,因此在工业4.0时期出现的新技术和商机中国人很容易把握机会。 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任重而道远! 1、推动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目前中国汽车领域模块化做得非常好,客户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想用的配件。家电行业可以模仿这样的套路,家电行业的客户定制化也是未来的趋势。 宝马3系列发动机就采取了软件变硬件控制的产品设计案例,这样的发动机在硬件制造方面没有变化,但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更大程度产品细化。只有固定的流程我们才能提高效率,我国物流费用中很大比例花在在流程上,应该从流程中节约成本。只有标准的流程和标准的模式才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化,有了经济化才能产生利润。 2、开展3D方面的研究,比如人机混合的系统。 系统之间的交互,人和系统之间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不是某领域做得最优就是最好,而要整体最优。我们要让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不能让人变得越来越懒。 3、建立智能工厂。 到工业4.0时期,一定要把智能工厂放在重要的地位。智能制造有自动化部分,有手工部分,有人机互动的部分,根据产业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定位。当然工厂规划设计是我们实现智能工厂的关键,中国企业在设计工厂的时候更加重视厂房的设计,不是要追求最高的自动化,我们要追求对我们最优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工业4.0——从智慧工厂到智能工厂 财经郎眼 德国工业4. 0:制造业的未来? 工业4.0:为中国带来机遇 也带来威胁 全球工业4.0后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