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商法制 大禹简介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一百岁。 第一节:夏代的法律制度 夏启取代伯益后,曾将其统治区域划分为“九州”,所谓“画为九州,经启九道”,并“铸九鼎,象九州”。在冀、杨、雍、兖(今济宁兖州市,yan)、豫、徐、梁(今陕西汉中南征市) 、青、荆设置九州牧,管理九州居民;铸九鼎以纪功,象征启为九州之王。 “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神权法思想在夏朝建立以前即已产生,相传禹本人对鬼神就很虔诚。启即位后在讨伐有扈氏的战斗动员会上俨然以上天代言人的身份自居:“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意思是蔑视国统(王权)、背弃正道。上天要我消灭他,我只能奉命讨伐。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尚书·甘誓》 《甘誓》 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今陕西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甘誓》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 《甘誓》里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等内容。“威侮五行”就是不敬上天,“怠弃三正”就是不重用大臣。“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指努力奉行命令的,便在先祖的神位前颁行赏赐;不努力奉行命令的,便在社神的面前给予惩罚。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并不是禹所制定,而是他的后代---夏朝的统治者制定的,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来命名。我们现在无法考证禹刑的具体内容,根据后人的追述可知:“夏刑,大辟二百,膑(BIN)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夏朝已经有了五刑。而且“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五刑共三千条。 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尚书·舜典》 夏代刑名 《左传》中记载的“刑侯与雍子争田案”时征引夏朝的规定,据此可知夏朝已经有了昏、墨、贼三种罪名。 “刑侯与雍子争田案”发生于鲁召公十四年(前528)。晋国的刑侯和雍子争夺土地,调解了很久也没成功 。韩宣子命令叔鱼处理。叔鱼认为罪在雍子。雍子为了贿赂叔鱼,就把女儿嫁给他。叔鱼宣判刑侯有罪。刑侯发怒,在法庭上将叔鱼和雍子杀死。韩宣子询问叔向如何处理这件事。叔向说:“三人罪状相同,杀了活着的,三个人全暴尸。雍子明知自己有罪,还要用女儿贿赂叔鱼以换得胜诉,叔鱼出卖法律,刑侯擅自杀人,他们的罪状相同。自己有了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是昏,贪婪而败坏职责是墨,杀人而没有顾及是贼,皋陶的刑法规定:昏、墨、贼,杀。”可见,昏、墨、贼是三种罪名,犯此三罪者,依照夏朝法律要处以死刑。 除了制定“刑”之外,对礼的改造也是夏代的一种重要的立法活动。礼原是祭神求福的一种仪式活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这种事神祈福的仪式早在氏族社会中就已经出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神权政治的支配下,有关国家的各种活动往往都和敬神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礼以新的性质,成为具有国家意志的一种行为规范。 夏礼是在改造旧传统习俗的基础上,适应阶级分化的新秩序而形成的新规范,这是一个文化渐进的过程,也是一种新的法律规范形成的过程。 夏礼的主要内容是:“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为了赋予礼国家意志的属性从而得到普遍的遵从,借助神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将“上事天”列为首要的内容。透过这层神秘面纱的背后,可以看出,礼的落脚点在于“尊先祖而隆君师”。因此,中国传统的礼从其成为国家法律时起,就把对君权和族权的维护作为它的本质内容。 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此外,国王的“命”、“诰”、“训”、“誓”也是这一时期的几种极重要的法律形式。 “命”,指君王的命令。多用作册封或任命时的文书。 “诰”,意为告诫。作为法律形式,“诰”是国王向臣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