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规则变更存猫腻 广发预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受质疑.docVIP

【2017年整理】规则变更存猫腻 广发预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受质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规则变更存猫腻 广发预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受质疑

规则变更存猫腻 广发预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受质疑 年末揽储大战正酣,各银行纷纷推出高收益率产品吸引客户。而广发银行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则靠“8%预期收益率”成功杀出重围。 来自银率网的数据显示,目前预期收益率突破5%的在售产品已超过200款。尽管占广州地区所有在售产品80%以上,但敢祭出8%预期收益的中资银行,只有广发银行一家。这款被命名“欢欣鼓舞”的理财产品,被广发银行寄予厚望。 高收益率能否兑现,成了广发客户关心的唯一答案。 高收益率阴影 “我有两个买了‘欢欣股舞’朋友,去年都拿到了7%的收益,其中一位还实现了提前兑现。”在广发银行广州东支行,30岁的张澜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如果仅从广发银行自己的官方公告来看,张澜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公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欢欣股舞”系列目前已兑付及有条件达到提前兑付的共有25期达到预期收益,仅第一期未达预期。虽然“欢欣股舞”产品的过往战绩还算不错,但在诱人的预期高收益率面前,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冲动。比起理财“新人”,资深投资客()的反应却颇显“冷淡”。而一条“本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构成新发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的产品备注,也让消费者心神有所不定。 在这位投资经验超过10年的投资客看来,“欢欣股舞”50期产品存在一个巨大的规则硬伤。 “这期欢欣股舞的收益规则跟以往期相比存在大幅调整,拿到8%的预期收益的几率实在太低了。”王海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规则变脸 王海所说的规则变化,确实存在。 以“欢欣股舞”第28期为例,之前产品最终的实际理财收益率按规则设定的有效累积日占比股票交易日决定。而新发行第50期产品的实际收益,则由每季度设立的四个触发事件观察日(在观察期的任何1个交易所营业日,若挂钩标的在相关交易所营业日的厘定值高于其赎回触发点,“触发事件”便发生。)决定。也就是说,购买第50期“欢欣股舞”的投资者不必如之前“费心”地跟踪挂钩股的走势。 “理论上,四个触发观察日和全部有效日内发生的概率接近。但这种情况综合有效观察日的评定标准则很有可能降低收益概率”。理财顾问李雪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而有效观察日的评定标准也有不同。第50产品的挂钩股票的收盘价需要在浮动区间内(85%-114%)才可算作有效。而在28期,挂钩股票的收盘价只需在设定数值(90%)之上就可以算做有效累计日。 “前者是上涨无限下跌有限,后者是区间波动。从技术手段看,有效累积日的判定增加了收益难度。这种区间波动性的判定使得‘欢欣股舞’此项产品获得8%投资收益的可能性相较之前同系列,难度大幅增加。”李雪向记者表示。 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收益问题,似乎正从规则上成为现实。 侵蚀购买者利益? “我之前服务的外资银行有很多这种收益规则的产品,风险相对较高。这次更改后我也不太愿意推荐,因为不利于长期维系我的客户。”广发银行中山大道支行理财顾问张冯(化名)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而广发银行广州东支行的李姓理财顾问则告诉记者,“该系列理财产品在第50期才作出这样的规则调整,此前并没有这样的动作。”就连广发银行“自己人”都不愿意推荐给客户的产品,缘何还要坚持改变规则呢? 对此,前述理财顾问则对记者表示“并不知情”。 “从原理来讲,这种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赚取的是期权费,而期权出售方其实是一些大的投行。但投行是不会长期亏损的,也就是说理财客户长期赚取这种期权费是不可能的。”身处北京的张博对记者表示。 某国有银行理财分析师徐银朋则给了《消费者报道》记者另一种解释: “银行同系列理财产品更换收益规则通常是基于市场考虑。但这种短周期的变更规则就不太合理,很大程度是为了偏袒投行。” 而偏袒投行,则意味着侵蚀了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利益。 年末攬儲大戰正酣,各銀行紛紛推出高收益率產品吸引客戶。而廣發銀行一款一年期理財產品,則靠“8%預期收益率”成功殺出重圍。 來自銀率網的數據顯示,目前預期收益率突破5%的在售產品已超過200款。盡管占廣州地區所有在售產品80%以上,但敢祭出8%預期收益的中資銀行,隻有廣發銀行一傢。這款被命名“歡欣鼓舞”的理財產品,被廣發銀行寄予厚望。 高收益率能否兌現,成瞭廣發客戶關心的唯一答案。 高收益率陰影 “我有兩個買瞭‘歡欣股舞’朋友,去年都拿到瞭7%的收益,其中一位還實現瞭提前兌現。”在廣發銀行廣州東支行,30歲的張瀾對《消費者報道》記者表示。 如果僅從廣發銀行自己的官方公告來看,張瀾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公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歡欣股舞”系列目前已兌付及有條件達到提前兌付的共有25期達到預期收益,僅第一期未達預期。雖然“歡欣股舞”產品的過往戰績還算不錯,但在誘人的預期高收益率面前,並非所有人都那麼沖動。比起理財“新人”,資深投資客()的反應卻頗顯“冷淡”。而一條“本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