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浅说温病名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浅说温病名著

第七讲 浅说温病名著《温疫论》 前面几讲给大家打打气,呵呵,希望大家在我的随笔中能学到一些东西,这一讲和大家说说明代医家的著作《温疫论》的主要内容,该书的学术思想对临床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温疫论》 明?吴有性--开创温病学历史纪元的划时代专著? 独辟鸿蒙,融贯各家,辨温疫与伤寒之异,论温疫病因特点、发病特点、传变特点、辩证特点、论治特点,使急性热病、传染病独立于普通外感伤寒之外,首开温病理法方药之先河。 【古今评赞】 明末吴又可先生以温疫一证,旧无成法,亦鲜明文。著论二卷,谓温疫与伤寒相类而分途,条分缕析,详哉言之。……后见此论,反复玩味,知其灼有所见,可补前人之未逮。。――刘敞《温疫论.序》? 温疫为病至重也,昔鲜成书,方治阙如。明末吴又可者,独能有见于此,著论二篇,汉复推明,谓与伤寒分途。……条分缕析,非凿空之谈,亦非孟浪之施也。――先著《温疫论.序》? 是书成于崇祯壬午。以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瘟疫,其病与伤寒相似而迥殊,古书未能分别,乃著论以发明之。……有性因崇祯辛巳,南北直隶、山东浙江大疫,以伤寒法治之不效,乃推究病源,参稽医案,著为此书。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四库全书提要》? 古无温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清史稿》? 又可之说,贯穿古今,融以心得,真可谓独辟鸿蒙,揭明于中天矣。--戴北山《广温疫论》? 自吴又可先生出,始分伤寒与瘟疫为两途,……则是有《伤寒论》于前,不可无《瘟疫论》于后。询堪方驾长沙,而鼎足卢扁,功垂万世,当为又可先生首屈一指也。余读是书有年,观其识见高明,议论精卓,其于治瘟症,诚无间然矣。――刘奎《温疫论类编?自序》? 本书辨析了伤寒与温疫的异同,提出并阐述了戾气学说,对温疫病传染性与流行性有较深刻全面的论述,揭示了其传变特点,在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有许多创见。该书的问世,才使温病学术逐步摆脱了伤寒学说的束缚,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历代名医名术》? 【作者简介】?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人,古代著名的温病学家。生平不详,大约生活于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明末清初,约1582~1652年)。学术上富于创新,于疫病流行,古法少效,疫死众多之际,创立了温病学说,是历代推崇的温病学说开山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主要学术著作《温疫论》成书于明崇祯壬午(1642)年。? 【内容提要】? 《温疫论》全书分上、下两卷,分列85个论题。从原序到上下卷诸篇,首次精辟地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初起症状、传变诸证、兼证、治法、以及妇人和小儿时疫的特点,温疫用药宜忌,调理方法等,并载有关于温疫质疑正误和疫疠证治的论辨文章,堪称当时最全面、最有新义的疫病专书。? 【全书导读】? 有关温病,尽管在古代早已提及,如《内经》、《伤寒》即已有温病之说,但又可先生之前,多与伤寒一例,并无对其特殊的病证特点专门论及,理法方药始终未脱出六淫外感的窠臼。本书认为温疫为大异于六淫外感病之特殊病证,开创性地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特点、发病特点、传变特点、辨证特点、用药特点等,创立了温病学说的理法方药体系。自本书问世,在急性热病、传染病方面的重大重现,中医学的医学体系方得以最终完善。? 1.创杂气致病学说,论温病病因特点? 论致病原由,自古以三因为说,而外感不出六淫范畴,从无专著论及温病致病的特殊。概其于六淫之内,施之以治六淫病之法,误治误死者,冤沉千余年而莫白。又可先生论疫病发病,方始谓其非为六气、六淫所感,致病因素系杂气、疠气,是有别于六淫、饮食、外伤、劳倦的异样邪气,指出了温疫的特殊病因:?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疫病之由,昔以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大寒,夏应热反大凉,秋应凉反大热,冬应寒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夫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暑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刘河间作《原病式》,盖祖五运六气,百病皆原于风寒暑湿燥火,无出此六为病者,实不知杂气为病更多于六气……专务六气,不言杂气,岂能包括天下之病欤!? 大约病偏于一方,延门困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 万物各有善恶不等,是知杂气之毒亦然。然气无形可求,无象可见….…人恶得见知是气也……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 又可先生的惊世之笔在于,敢于避开历代前贤经典的定论,从临床温病的特点,概括出异气,或称杂气、疫气的致病面目,方得以让医学对病因的辨证又别开一生面。? 杂气具有多样性,致病

文档评论(0)

dafang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