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春园[精选]
舍卫城俗称佛城。供奉城隍爷、关帝君、三世佛、弥勒佛等。每月初一、十五,或逢佳节时令,皇帝至此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据说此城布局仿建古代印度乔萨罗国都城。逢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各种精美佛像也存文稿于此,年复一年竟达数万尊。澹怀堂位于长春园南向正宫门内,为该园正殿。本景是一处宫庭型的建筑风景群。长春园宫门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宫门五间,专供皇帝出入,俗称二宫门。长春园宫门门殿东西两侧设左门、右门,大臣奉旨入园从左门出入,太监、匠役从右门出入。澹怀堂亦称勤政殿,其西北有“十三孔板桥”一座,是圆明三园孔数最多的一座桥。长春园宫门前铜麒麟,似为原置圆明园大宫门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大宫门改安铜狮,铜麒麟移至此处。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铜麒麟幸存一只,1937年6月移至颐和园,今存仁寿殿前。长春园宫门遗址,1988年辟为遗址公园出入门。十三孔长桥今已在原址复建为石桥。含经堂是长春园中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乾隆十二年(1747年)基本建成,后亦总称淳化轩。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围山水环抱,面积约七公顷。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在中轴建筑的东西两侧另有两串建筑庭院相衬托。东侧有一条150米长的买卖街。淳化轩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存放摹刻《淳化阁帖》而建的。《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按照宋太宗赵光义的旨意,精选当时内府所藏唐代以前的书法名迹,摹刻在秘阁之中的一部著名法帖。主要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等99人的墨迹。被誉为诸帖之祖,但此帖后来被转相摹刻,真伪难辨。乾隆皇帝酷爱书法,经悉心搜集,终于得到《淳化阁帖》的初拓赐本,于是他立即降旨,把《淳化阁帖》摹刻在淳化轩前的青白石中,总计144幅,淳化轩由此而得名。圆明园罹劫后,含经堂景群原乾隆御书“绘月”、“搴芝”两座太湖盆景石,今存中山公园。含经堂各殿遗址的灰土基础,是圆明三园百处景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仅存六件,于1992年清挖长春园湖面时从含经堂西侧湖中出土,字迹清晰,现存圆明园展览馆。从2001年起,文物部门对含经堂遗址群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和工程保护。出土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石、陶、琉璃等材料的建筑构件和铜佛、玉雕、装饰瓷器等各类文物,还发现了当年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部分罪证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圆明园管理处现在已经对含经堂遗址进行了保护性的开放。思永斋位于含经堂西侧偏南环岛上,是一处园中园。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仿杭州西湖汪氏园,在思永斋东侧别院建成小有天园。正殿是一座工字形大殿,前殿七间,中间穿堂三间,后殿为五间,前殿外檐悬挂乾隆御书“思永斋”匾,思永斋内设有宝座及皇帝休息的床,是长春园内皇帝寝宫之一。茜园是一处园中园,位于思永斋前河南岸。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基本建成。著名的青莲朵太湖石即摆放在茜园内,该太湖石原是杭州南宋德寿宫故址的“芙蓉石”。德寿宫原有一株古苔梅,傍置此石,明末由蓝瑛、孙杕合绘梅石图刻于碑,世称蓝瑛梅石碑。后来古梅枯死,惟碑石为伴。乾隆帝首次南巡至此,甚惜是石,抚摩良久,于是地方大吏就将这块太湖巨石运来献给皇帝,被置于此处,赐名“青莲朵”。圆明园罹劫后,青莲朵太湖石今在中山公园里;梅石碑仅幸存碑身,今在北京大学未名湖西南岸。得全阁也叫天心水面,在茜园西北河池西岸,建于乾隆十二年,由三座面东临水楼阁组成,是一处小型建筑风景群。正楼得全阁为重檐三间,南北两山各接抱厦楼一间,南北配楼各三间,名曰宝云楼、远风楼。海岳开襟建于水池中,台基为圆形,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台上建3层楼宇,下层为海岳开襟,南檐题青瑶屿3字;中层为得金阁,题天心水面4字;最上层题乘六龙3字;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在圆明园的所有楼阁中,这组建筑最为豪华。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海岳开襟岛上一组建筑幸免于难。同治年间择要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海岳开襟一景奉旨进行了修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彻底毁于战乱。法慧寺 海岳开襟北面,东、北、西三面连绵青山围绕的山坳里,在长春园建成之初就已经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多宝琉璃塔是圆明园内最高的一座塔高七丈三尺五寸,合今天的高度应该是23.55米。塔身七级,用五色琉璃砖搭建而成,四周有佛龛,内坐观音像,现已不存。宝相寺位于法慧寺东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长春园北部的一处寺庙园林。寺坐北朝南,寺内供奉有一尊观音大士,是乾隆南巡时仿杭州天竺寺内的观音大士建造的。宝相寺依山面水,建筑地基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寺周围种植有大量松树,环境十分幽雅。宝相寺平面呈正方形,山门悬挂乾隆御书“宝相寺”匾,进入山门后是一座倒座楼,乾隆赐名“澄光阁”。此阁是仿苏州天平山高义园建造的。澄光阁北有一敞厅,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