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是母乳喂养儿 常伴有湿疹 除腹泻外,食欲好,生长发育不受限 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近年发现是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概述 概念:腹泻指大便次数、水分增多和/或性质改变。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年龄: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2002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疟疾 麻疹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其它 18% 25% 23% 4% 5% 10% 15% WHO/UNICE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 Sources: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WHO,Geneva. 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低、消化酶分泌量少,酶活性低。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不良。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消化道有三个防御系统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上皮 肠道免疫系统 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肠道感染机会高10倍。 母乳喂养 Days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人工喂养 Day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类杆菌 5 10 15 2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15 20 25 5 0 10 15 20 25 According to Harmsen et al., 2000 易肠道菌群失调 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 纯母乳 n=95 部分母乳 n=126 配方奶 n=257 p 胃肠道感染 2.9 % 5.1 % 15.7 % 0.001 呼吸道感染 25.6 % 24.2 % 37.0 % 0.05 (Howie et al 1990) 人工喂养婴儿易肠道感染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肠炎 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最常见 细菌: 肠侵袭性细菌:如志贺氏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 肠毒素性细菌: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真菌: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 2、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感染产生的毒素致胃肠功能紊乱,亦称功能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同时感染肠道。 3、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非感染因素 饮食性腹泻:(内源性感染) 过敏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天气因素、情绪紧张等。 其它:如乳糖不耐受 发病机制: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 ) 饮食不当 食物未充分消化、吸收 积滞在肠道上部,酸度下降 肠道细菌上移、繁殖 食物被发酵、腐败 短链有机物增多 腐败性产物 (乙酸、乳酸) (如胺类) 肠腔渗透压升高 水份进入肠腔 肠蠕动加快 腹 泻 感染的动物 感染的人 水 易感人群 食物 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 肠毒素性肠炎(分泌性腹泻) ETEC 粘附 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AP cGMP 肠上皮细胞吸收减少(Na+、Cl-、水) 分泌Cl-增加 肠液增多,超过肠腔吸收能力 腹 泻 侵袭性肠炎(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 侵入结肠粘膜固有层 充血、水肿、浸润 渗出、溃疡、出血 腹泻 病毒性肠炎(渗透性腹泻) 轮状病毒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复 制 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绒毛脱落、新生上皮细胞取代 回吸收面积↓ 双糖酶活性↓ 水电解质吸收↓ 肠腔渗透压↑ 腹 泻 肠粘膜的微细结构 临床表现 按病情分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