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写未来
“这所学校建设得真够气派,听说投资了六、七千万哪……”“是啊,县里派来个校长,不知道究竟咋样?”去年,这样的舆论比比皆是,人们用质疑的目光盯着这所学校。 “来个好校长,就是不一样!”“老师教学安心,学生学习贪心,咱这中学有出息,有前景!”今年,在一片啧啧赞叹声中,舆论完全“倒风”。 这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有什么神奇妙招?何以在短短的十个月之内变化异常?原因是,他们引进了现代素质教育的“一泓活水”…… ——笔者 在浚县王庄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沃野平畴,大道通衢,厂房林立,百业俱兴。中鹤新城那一排排富有西域风情的建筑群,像一幅明媚的画卷尽情舒展,令人遐思、引人入胜。王庄镇初级中学置身于这幅美丽画图核心。建校仅有短短的10个月,这所学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构架了“造势、蓄势、借势、乘势”的改革与发展精神。她既扮靓了农村社区的优雅容颜,又谱写着王庄学子成德成才的理想序曲。一路走来,她探寻着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造势:新起点 新思路 迎接新挑战 王庄镇初级中学的前身是镇一中。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崛起于90年代,曾经创造连续十七年中招成绩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的纪录,更因为培养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子倍受青睐。获得过“全国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实验学校”、“全国课题实验先进单位”,“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省安全教育基地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中小学步步高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学校”等荣誉。但是,历史发展的线条总呈波浪形轨迹。这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学校,终于完成了时势赋予她的使命,像一位不堪负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退出了教育舞台。 浚县王庄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镇党委、政府以超前的胆识和魄力,带领全镇7万人民,巨笔如椽,在全省率先尝试谱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篇章。建设成效卓著,省内外瞩目。该镇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强力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抢抓教育先机,开创教育事业新起点。两年来,累计投资1.3亿元,在中鹤新城建起了两所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标准化中小学校。其中,中学建设投资6800万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有教学楼3栋、实验综合楼1栋、教师办公楼1栋,学生宿舍楼2栋、教师公寓楼1栋,食堂、餐厅、库房齐全,有大型运动场。其建筑和硬件配套设施,堪称“豫北一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鹤新城的“神话”和初级中学的“阔气”一下子吸引了全县各界群众的眼球。众多学生家长像虔诚的朝圣者一样前往景仰,更有不少群众观景般地猜测、质疑着学校未来走向。打造一处亮点工程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浚县教体局高度重视,破例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校长,为该校匹配领路人。在众多“怀梦者”的竞争下,原白寺乡一中校长李建龙脱颖而出,在一双双希望、期待和疑惑交织的眼神下,负重受命担任王庄镇中心学校校长兼任初级中学校长双重职务。 责任重于泰山。抛却“高处不胜寒”的迟疑,鼓足“世上无难事”的自信,年富力强的李建龙校长很快进入角色,把心血和汗水抛洒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命运与王庄镇教育事业融为一体。他暗下决心:“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民众的厚望,把这所学校打造成‘全省一流,豫北名校’。唯此不二!”蓄势:新问题 新举措 力争新跨越 2012年9月15日,田畴金黄、硕果满枝的秋天里,王庄镇初级中学在24响礼炮声中正式开学。镇一中、二中合并后迁入这所新建的寄宿制学校。并接受回流学生600余人。设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余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看着孩子们笑逐颜开走进新中学读书,家长们倍感欣慰。然而,仓促开学给校长和教职工带来的责任压力叫苦不迭。 从走读到寄宿,从分散到集中,突然的角色转换让教职员工手忙脚乱,疲惫不堪。但是,接踵而来的新问题仍然让李建龙和他的校委会班子始料未及。教师数量和教师学科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学校仅有教师9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质课教师偏少,尤其缺乏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因编制因素,暂时对学生食堂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学校大门和护栏尚未建起、厕所、洗浴、购物等配套建设不尽完善;学校缺少专职生活教师、医务人员、保安人员的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招聘临时工作人员;硬件资源配套不足。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的音乐、语言教室、实验室、劳动技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器材室、微机室及电教、体育、卫生、教学器材等硬件资源配套不到位,部分学科不能正常实践实验。 怎样尽快克服困难,保障学生入学后学习、住宿、餐饮等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李建龙校长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念活“跑、靠、要”三字经,不等待、不懈怠。人事问题申请上级和内部调剂相结合解决,资金问题单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