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Ⅰ 型(type Ⅰ)限制与修饰系统的种类很少,只占 1% ,如 EcoK 和 EcoB 。其限制酶和甲基化酶 (即 R 亚基和 M 亚基) 各作为一个亚基存在于酶分子中,另外还有负责识别 DNA 序列的 S 亚基。 Ⅱ 型(type Ⅱ)限制与修饰系统所占的比例最大,达 93% 。 Ⅱ 型酶相对来说最简单,它们识别回文对称序列,在回文序列内部或附近切割 DNA ,产生带 3- 羟基和 5- 磷酸基团的 DNA 产物,需 Mg2+ 的存在才能发挥活性,相应的修饰酶只需 SAM 。识别序列主要为 4-6bp ,或更长且呈二重对称的特殊序列,但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切割位置因酶而异,有些是隔开的。 ??? Ⅱs 型(type Ⅱs)限制与修饰系统,占 5% ,与 Ⅱ 型具有相似的辅因子要求,但识别位点是非对称,也是非间断的,长度为 4-7bp ,切割位点可能在识别位点一侧的 20bp 范围内。 ??? Ⅱ 型限制酶一般是同源二聚体(homodimer),由两个彼此按相反方向结合在一起的相同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作用在 DNA 链的两个互补位点上。修饰酶是单体,修饰作用一般由两个甲基转移酶来完成,分别作用于其中一条链,但甲基化的碱基在两条链上是不同的。 ??? 在 Ⅱ 型限制酶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型,该酶只切割双链 DNA 中的一条链,造成一个切口,这类限制酶也称切口酶 (nicking enzyme),如 N.Bst NBI 。 Ⅲ 型(type Ⅲ)限制与修饰系统的种类更少,所占比例不到 1% ,如 EcoP1 和 EcoP15 。它们的识别位点分别是 AGACC 和 CAGCAG ,切割位点则在下游 24-26bp 处。 ????在基因操作中,一般所说的限制酶或修饰酶,除非特指,均指 Ⅱ 型系统中的种类。 * 2.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大多数为 37℃ ,一部分为 50-65℃ ,少数 25-30℃ 。高温作用酶在 37℃ 下的活性会下降,多数仅为最适条件下的 10-50% 。如 Taq 限制酶(正常反应温度为 65℃),在 37℃ 只有在 65℃ 活性的 10% ; ApoⅠ(正常反应温度为 50℃), 37℃ 只有在 50℃ 时活性的 50% 。销售商在产品说明中都会标明最佳反应温度。 3.反应时间 ??? 反应时间通常为 1 小时或更多,许多酶延长反应时间可减少酶的用量。 EcoRⅠ 若反应 16 小时,所需酶量为正常酶切时间的 1/8 ,即若反应时间为 16 小时,则所用酶量为只切 1 小时的 1/8 。其它一些酶也有类似情况,如HindⅢ为1/8;KpnⅠ为1/4;BamHⅠ为1/2。 * 酶加入量不超过总体积十分之一 4.终止酶切的方法 ????EDTA 可鏊合镁离子,从而可终止酶切反应,终止浓度为 10mM ;加热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最佳反应温度为 37℃ 的酶,在 65℃ 或 80℃ 处理 20 分钟可使酶活性大部分丧失。但是对于在 80℃ 作用 20 分钟也有不失活的酶,如最佳反应温度为 37℃ 的酶 Bg1Ⅱ、HpaⅠ 和 PvuⅡ , 65℃ 酶 Tth111Ⅰ 和 TspRⅠ ,以及 50℃ 酶 Bc1Ⅰ ,可用苯酚抽提去除蛋白,或用试剂盒纯化 DNA 。 关于星活性在后面影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中会详细讲到。 * 需两种酶切同一分子,酶对盐浓度相同,可同时反应。 需两种酶切同一分子,酶对盐浓度要求差别不大,中,高盐,可同时反应。利于酶较贵重的盐浓度缓冲液。 两种酶切同一分子,酶对盐浓度要求差别大,低,高盐,不可同时反应。 a) 低盐组先切,加热灭活后,补加盐浓度再切。 b) 沉淀后重新加入另一种盐浓度缓冲液 c)两种酶不能同时反应,有先有后。 首先,ATP/NAD+与DNA连接酶反应,形成酶-AMP复合物。其中,AMP通过一种磷酸酰胺键与DNA连接酶的赖氨酸残基相连,同时释放出焦磷酸(ppi)或烟酰胺单核苷酸(NMN)。AMP激活DNA一条链的5‘末端磷酸基团并转移到磷酸基团上,形成DNA-腺苷一磷酸复合物。最后,3‘-OH对激活的磷原子进行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AMP。 * 连接反应的效率:主要是取决于反应混合物中 DNA末端的浓度。 插入片段与载体的分子比值为1:1或2:1较合适 * * 先将待测双链DNA 片段中一条单链的一端选择性地进行末端标记, 然后加入恰当浓度的DNase Ⅰ, 使在DNA 链上随机形成缺口, 经变性后电泳分离, 放射自显影, 即可形成以相差一个核苷酸为梯度的DNA 条带. 但当DNA 片段与相应的序列特异性DNA 结合蛋白结合后, DNA 结合蛋白可保护相应的DNA 序列不受DNase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