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千年第七集解说词.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五千年第七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浴火重生? (点击链接,欣赏视频) 1860 条约中对于中外文字也有明文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具有五千年生命历程的汉字,就在这种极为屈辱的情况下,与养育它的民族一起,开始了栉风沐雨的现代之旅。 ?【汉?说文?殊?死也】? 公元1867年,大清同治六年,这一年由春及夏,北京城“天灾”不断,春季大旱,瘟疫流行。阴历六月初十,黄沙遮天蔽日,紫禁城内有两个时辰几乎昏暗如黑。一时间人心惶惶。按照传统的认识,天灾都是由人祸引发的。? 候补直隶知州杨廷熙上奏折说:“天象之变,必因时政之失,京师中街谈巷议,皆以为同文馆之设,强词夺理,师敌忘仇,御夷失策所致。”同文馆的性质,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外语学校,设立外语学校和气候异常,显然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它是导致“天灾”的原因呢?? 梅兰芳的老师齐如山,早年曾是“同文馆”德文专业的学生,他的《回忆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情绪。? “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挑战,【唐?乾陵?陕西乾县】即便在普通百姓心目中,也充溢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历代王朝一直以“朝贡”来理解国际交往,作为天朝上国,它从来不操心与外夷沟通的事情,那是朝贡者的责任。天朝没有了解夷文夷语的义务。而此时,在西方列强的威逼下,唯我独尊的汉字同那个懦弱的王朝一起,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进入人类不同文字相互交流的平台。? 1861年一月十三日,恭亲王奕昕上了一份奏折,请求设立同文馆。其中提出,如果想了解各国的情况,必须得先熟悉它们的文字,这样“方不受人欺蒙”,“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国文字语言之人”,请各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着共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然后,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几个十三、四岁以下,天资聪慧的儿童来学习。?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 当时上这份奏折的目的是,希望晚清政府在和西方打交道的时候,要有外语人才,要通过学好外语避免在对外交往中受蒙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奕昕已经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了很长交往的经历。但是在奏折中,却把英语和美语列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从这里可以看到,清政府当时大多数高级官员,对于国外或者说对世界的局势还是非常地陌生。???? 1862年六月,同文馆正式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堂,同文馆的第一批学生只有十名八旗子弟。由于奕昕认为,各夷以英国为强悍,俄国为叵测,而法美从而阴附之。所以,在此后三年时间里,同文馆以只学言语文字,不准传教为条件,聘请英国传教士教授英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迟云飞】 稍后一点,1866年,恭亲王奕昕就奏请同文馆里边设一个学天文算学的地方,所谓天文算学要一些什么人来学呢?就是当时在科举上已经有了相当功名的一些读书人来学习。? 这一项建议看来十分合理的要求,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奕昕上奏折的第二天,同文馆大门上就出现了“孔门弟子,鬼谷先生”的揭帖,揭帖显然是出自读书人的手笔。?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开玺】 因为当时很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学习孔孟之道,读孔孟之书,学习孔孟之道。现在让这些人去学习外国的一些文学,一些科技,当时他们叫“奇技淫巧”,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于中国孔圣人的一种侮辱,也是对于中国儒学的一种侮辱。? 1867年阴历而月二十六日,当时的“士林领袖”、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同治皇帝的师傅倭仁,上奏章公开驳斥奕昕的主张。?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开玺】 他认为,立国之谋,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道,在人心而不在技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只要中国的国民,大清国的国民,都能够激发忠君爱国的忠信的气节,那就可以抵御外侮,而不必向外国学习,尤其是不必向外国学习一些制造枪炮船舰的具体的技术。? 在奏折的最后,倭仁痛心疾首地表示,即使万不得已非学不可,也不能由科举出身的秀才举人们去学。因为鸦片战争以来,耶稣之教盛行,无知的愚民有半数受到蛊惑,全凭读书人讲明义理,“或可维持人心”。现在让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去向洋人学习,“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倭仁上疏十八天之后,1867年阴历三月初二,奕昕向皇帝上奏折,不点名地斥责倭仁等人,“空言塞责,取誉天下”。他特别提到,七年前,当英法联军兵临城下,京师危在旦夕之时,士大夫们“非袖手旁观,即纷纷逃避”。这无异于指斥倭仁为“空言误国”,的无能之辈。倭仁真的是一个无能的人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迟云飞】 倭仁这个人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他是一个蒙古八旗的人。但是也考取了科举的进士,就是科举里面的秀才、举人、进士,最高的就是进士,他的传统学问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