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全解
芙蓉之城——成都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1365.3万人 。 第一节 芙蓉之城——成都 一、成都的地理环境 二、成都的历史沿革 三、成都的灿烂文化 四、成都的名胜古迹 一、成都的地理环境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东20公里有龙泉山,西50公里有邛崃山,可谓盆中之盆。 成都地处温带,冬暖春早是成都气候的显著特点。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5度以上,高于同纬度的武汉、上海。夏长而不炎热,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5度。另一气候特点是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古有 “蜀犬哮日”之说。成都年平均降水量949毫米,但夜雨率占百分之七十,古有“巴山夜雨”之说。 温暖湿润的气候,地平土厚的土壤条件,是成都及附近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重要原因。也是成都鲜花四季竟放,成为中国著名花市的原因之一。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二、成都的历史沿革 远在3000多年前成都就有原始部落居住。 传说中的“蜀王鄨灵治水”,“杜宇教民务农”反映了早期成都发展情况。 成都的建城史有2000多年。公元前4世纪,蜀王开明氏5世从郫县迁都至成都,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2000多年来成都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成都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成都附近的农桑业很发达。秦惠文王灭蜀,在此置成都县,后改置蜀郡。 “移秦民万家实之”,人口剧增,并传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冶铁技术。 西汉时,成都为益州郡治,当时丝织业发达。城南置有锦官,所以成都也名锦城。 汉代时这里也是水稻的主要产地。王莽末年,公孙述乘中原大乱,据成都称帝,号“大成国”。这是成都第一次成为国都。 三国鼎立时,刘备统一巴蜀,建都成都,史称蜀汉,达42年。 南北朝梁武陵王萧纪也称帝于成都,但时间很短。 隋时,改益州为蜀郡,成都仍为蜀郡治。隋末,萧铣在成都称梁王。 唐初复置益州,唐至德中改为成都府,西城区为剑南道西川成都府治,东城区属华阳县地。安史之乱时,成都为唐朝的行都,四川也成为中原人的避难所。 三、成都的灿烂文化 成都历史上文采光华。 公元前140年前,汉景帝任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石室——文翁石室,这是中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创办的郡国学校。 唐宋时期益州麻纸驰名全国。雕版印刷使用很早,“宋时蜀刻甲于天下”。 唐宋时“蜀戏冠天下”,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也被颂为“天下第一”。北宋时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成都的灿烂文化 成都历史上文人荟萃,本地学者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唐代音乐家段安节、雷威;五代画家黄筌,宋代医学家唐慎微,史学家范祖禹、范镇等都出生或长期生活在成都;此外,三国时政治家诸葛亮,晋代文学家左思,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高适、刘禹锡、元稹、白居易、女诗人薛涛,宋代陆游、苏轼、范成大,明代文学家杨升庵,当代的郭沫若、巴金等都在成都居住,都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遗产。 文君井,位于邛崃[qióng lái]市内里仁街,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的遗物,西汉司马相如与邛崃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文君夜奔相如,结为夫妇,婚后设酒店于临邛市上。“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后世传为佳话。据传,此井即相如文君当年汲水之所,后人遂题名“文君井”,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作《琴台》诗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句,就是凭吊遗迹之作。园内建筑为清末民初所建。 四、成都的名胜古迹 杜甫草堂 武侯祠、三义庙 望江楼 青羊宫 文殊院 杜甫草堂 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西晋末年成汉国君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而建,占地56亩。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 该祠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故大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