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第一章.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病理生理学是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理的科学,它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包括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及系统病理生理学三部分: 1.概论 讲述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其中包括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 讲述疾病过程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缺氧、发热、休克、缺血-再灌流损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系统病理生理学 讲述各系统疾病的共同发生规律和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为了研究患者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它与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密切联系。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都以患者机体为研究对象,但前者主要研究疾病过程中机能和代谢变化,后者研究形态改变,这两门课程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科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临床实践一方面检验了基础理论的正确性,又为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出新的课题,使病理生理学不断完善和充实,因此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医学也是密切联系的,成为医学教育中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临床观察和临床研究可以获得人类疾病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它是重要的研究方法。然而由于临床观察多数是一些表面现象,要深入探讨疾病的本质常需人为地控制条件,有时需进行创伤性的机能、代谢、及形态学的检查,这只有利用动物实验才能完成。一般先在动物身上复制近似人类疾病的模型,再观察其动态的演变过程、发生机理和机能、代谢改变,并进行实验治疗和预防。然而由于种属间的差异,动物实验也必须与临床观察相结合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二节 疾病概论 一、健康 健康(health)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意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对立的概念,但健康除了指没有疾病以外,还包括心理上健全的精神状态。过去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概念是不够全面的。 二、疾病 疾病(disease)是由于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受到破坏,引起的损害与抗损害斗争的异常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呈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机体内外平衡关系破坏,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劳动力减弱或丧失。 在这个概念下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任何疾病都是有致病原因的,病因使机体内稳状态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2.自稳调节紊乱使机体出现机能、代谢、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病人出现主观症状和医生检查到的客观体征,成为诊断疾病的基础;这些变化按照对机体的意义分为损害和抗损害两个方面。消除病因、减轻损害和增加抗损害的能力是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三、病理过程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是指在不同疾病中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的过程。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等。它们可以见于不同疾病,一个疾病可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因此病理过程本身不是一个疾病,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疾病的组成部分。 四、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指疾病或病理过程结束后遗留的一种状态。如皮肤烧伤治疗后可导致疤痕形成,它可以在几年或几十年无明显变化。 第三节 病因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疾病的原因又名病因,它是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如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原因,伤寒杆菌是伤寒的原因等。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物理性因素 包括机械力(引起创伤、骨折等)、高温(引起烧伤、中暑等)、低温(引起冻伤、全身过冷)、电流(引起电击伤)、大气压变化(引起减压病、沉箱病)、电离辐射(引起放射病、肿瘤)等。 (二)化学性因素 包括强酸、强碱、化学毒物(有机和无机的)、生物性毒物(动物或植物)等化学因素。进入体内的毒物可因其与某种组织或器官具有亲和力,带来某些器官选择性的损害。 (三)生物性因素 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它们的致病力取决于侵袭力和毒力,侵袭力是指穿过机体屏障在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