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docVIP

(2004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

编号:16 2004年度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 研究会评审论文 题 目:将学生引向开放的“世界” 内容提要: 在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们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将学生引向开放的“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引导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调查、搜集信息,从而真实的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其次,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引导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全面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最后,要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加强引导 走向开放 促进成长 正文: “让学生认识、了解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小学常识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神奇的世界,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舞台。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它们呢?我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利用四十分钟、利用手中的教材学习的话,那无异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学生就不会对自然、社会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砸碎教师与学校的“围墙”,冲破四十分钟的“牢笼”,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而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独立走向开放“世界”中的意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将学生引向开放的“世界”。 将学生引向“开放”的空间,真实地认识“世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因此,教学时,要改变过去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牢牢地关在教室里,死读教材的封闭做法。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开放的空间中去认识、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例如:在“垃圾到哪里去了”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简单的利用书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回到自己的家中、村里去调查、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到哪里去了。于是,我早早地向学生布置了调查的任务: 1、你们家里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2、村里的垃圾又弄到哪里去了? 3、你在哪些地方见到了垃圾,那里的情况怎样? 4、搜集一些有关垃圾处理方面的信息。 同时告诉他们:你可以在路上看,也可以到田野里去观察,还可以向大人问;你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把它们拍成照片;你可以自己去观察,也可以和本村的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去调查,还可以请父母帮忙。这样,在方法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给他们指明了活动的方向。 有了恰当的引导,学生调查到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生1:我们家的垃圾一部分卖给收破烂的了,一部分垃圾扔到我们村的垃圾池里了。 生2:我在路边的沟里发现有很多垃圾,有苹果核、塑料袋、破鞋,什么都有。都烂了,在路上走都能闻到臭味。 生3:我们村里的垃圾,都用车拉到村北边的一片荒地里堆着呢。 生4:我看到我们村里的废品收购站,把收上来的垃圾分成一堆一堆的,塑料堆一堆,铁堆一堆,玻璃瓶子堆一堆…… …… 看,在开放的空间中,他们获取的信息是那么丰富,对世界的认识是那样真实。在教师恰当的指引下,他们就像一艘艘小船,放出去,总会满载而归。不但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了真实的认识,而且也使他们的观察、调查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将学生引向“开放”的时间,全面地了解“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的。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全面地了解某些事物。因此,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特别提出:“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冲破课堂四十分钟的束缚,引导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如:“春天”这个季节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不是突然发生的。人们认识它的变化同样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我身边的春天”这一课时,我早早地就把观察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从植物、动物、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变化去感受“春天来了”。 由于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有的说:“春天在我们村的水塔下,那里

文档评论(0)

tt859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