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十九章 镇痛药 第一节 概述 疼痛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根据发生部位分: 躯体痛: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内脏痛: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神经痛 :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一般镇痛药无效。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 神经肽类: P物质(SP)、神经激肽(NKA、 NKB) 经典递质类:Glu、GABA、5-HT、NA、 腺嘌呤 阿片肽类: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 β-内啡肽、强啡肽、内吗啡肽 镇痛药按作用机制、镇痛强度和临床用途分为两大类: 麻醉性镇痛药:激动CNS阿片受体、镇痛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同时可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但能成瘾。 非麻醉性镇痛药:作用部位不在CNS ,镇痛较弱,多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麻醉性镇痛药: 激动CNS阿片受体、镇痛作用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同时可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但能成瘾。 非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部位不在CNS ,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morphim) 【来源及构效关系】 来源: 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阿片来源于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20 余种生物碱,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 吗啡占总生物碱1/10,主要有效成分。 构效关系: 基本骨架:ABCD环构成的氢休菲核 A 环3 位酚羟基上的H 被甲基取代,则镇痛作用减弱,如可待因、海洛因; 17 位侧链上甲基被丙烯基取代,不仅镇痛作用减弱,而且成为吗啡的拮抗药,如丙烯吗啡和纳洛酮。 【药理作用】 1. CNS系统 ⑴ 镇痛 对多种疼痛有效(对钝痛锐痛)。 ◆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产生强大镇痛。 (2)镇静致欣快 可改善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并可伴有欣快感。 (3)抑制呼吸 治疗量使呼吸频率↓,潮气量↓; 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3-4次/分,最后呼吸停止。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节中枢。 (4)镇咳 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5)缩瞳 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中毒时瞳孔 缩小,针尖样为其中毒特征。 (6)其他: 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抑制丘脑下部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 2.平滑肌 ⑴ 提高肌张力,减缓推进性蠕动→便秘。止泻。 ⑵ 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胆道排空受阻→上腹部不适甚至引起胆绞痛。胆绞痛合用阿托品。 (3) 大剂量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4) 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排尿困难。 (5) 降低子宫兴奋性,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产程延长,产妇禁用。 3.心血管系统 ⑴扩张血管→体位性低血压。 与促组胺释放有关。 (2)升高颅内压 因抑制呼吸→CO2潴留→脑血管扩张。 颅脑损伤,颅内压高者禁用。 4.其他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作用机制】 痛觉向中枢传导过程:痛觉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并释放Glu和SP,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完成痛觉冲动向中枢传递引起疼痛。 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作用于感觉神经突触前、后膜上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促K+↑、减少Ca2+↓,而抑制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和使突触后膜超极化→减弱痛觉信号传递,产生镇痛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