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按章节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三、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其贡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 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 一、名词解释 1.新感:感受六淫之邪立即发病,称为“新感”。 2.伏邪:感受六淫之邪不立即发病,经过一个时期方出现病证,称为“伏邪”。感受六淫之邪不立即发病,经过一个时期方出现病证,称为“伏邪”。 二、简答题 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过激,可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纲要 一、名词解释 六淫:六淫即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淫乱、太过之意。 二、简答题 1.风热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风热的主要脉证是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头痛,咳嗽,痰粘或痰黄,鼻流浊涕,咽痛,口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桑菊饮。 寒邪侵表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寒邪侵表的主要脉证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身痛或骨节疼痛,痛处不移,得热痛减,遇冷痛剧,筋脉拘急,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发汗,散寒解表。方用麻黄汤。 火热炽盛的主要脉证、治则及治疗主方。 火热炽盛的主要脉证是高热烦躁,面红目赤,气粗,口渴饮冷,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斑疹吐衄,或神昏谵语,直视,痉厥,舌尖红绛,舌苔黄腻或燥黄起刺,脉滑数或滑实。治宜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 三、论述题 简述外感湿邪的致病特点及证候分类的主要脉证、治法和方剂。 湿是长夏的主气,湿病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等原因而受之。湿为阴邪,湿性粘滞,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湿易伤脾。 证候分类:1.湿困卫表的主要脉证是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或兼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面黄,舌苔白腻,脉浮濡。治宜芳香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2.湿滞经络的主要脉证是关节酸痛重着,固定不移,或腿膝关节漫肿,转侧不利,或下肢肿胀,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治宜祛湿通络。方用薏苡仁汤。3.湿毒浸淫的主要脉证是皮肤疥癣,疮疖,疱疹,脚生湿气,局部瘙痒,流黄水,或见尿浊,女子带下腥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湿解毒。方用二妙丸。 第三节 内生五邪病证辨治纲要 一、名词解释 1.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是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的统称,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 2.内寒: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一种表现。多由脾肾阳虚而产生,属“虚寒”。 3.内火:内火多由情志抑郁和劳欲过度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内热炽盛而引起,称为“五志化火”。内火有虚实之分。 二、简答题 1.肝阳化风的主要脉证、治法及方剂。 答:肝阳化风的主要脉证是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肌肉瞤动,震颤,或头痛如掣,言语不利,步履不实,面赤,甚则突然昏仆,口眼斜,不省人事,舌红苔薄,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 2.脾虚湿困的主要脉证、治法及方剂。 答:脾虚湿困的主要脉证是面色萎黄不华,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谷欠香,多食则胀,大便溏软,甚或濡泻,肢体困重,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细。治宜健脾化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3.脾肾阳虚的主要脉证、治法及方剂。 答:脾肾阳虚的主要脉证是面色苍白,腰膝酸冷,或呕恶频作,脘腹冷痛,畏寒喜暖,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 论述题 内生五邪是什么? 答:内生五邪是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的统称,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