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颌下腺结石临床病理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颌下腺结石临床病理分析

颌下腺结石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颌下腺结石发生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光镜下观察颌下腺腺体的病理变化,对颌下腺结石患者进行临床、X线片及病理资料复习,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证实颌下腺结石发生与性别、病程、细菌感染、口腔环境密切相关。结论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颌下腺结石的关键。 【关键词】 颌下腺结石;X线片;光镜下病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stone i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its pathogenesis. Methods Submandibular glands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for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ston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X-ray and pathological data review, and the clinical data for analysis.Results Submandibular gland sto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x, disease caurs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the oral environment.Conclusion To pay attention to oral hygiene is the key to the prevention of submandibular gland stones. 【Key words】 submandibular gland stone;X-ray film;light microscope pathology 涎石病多发生于颌下腺,在三对大涎腺中,颌下腺结石最常见,约占80%~90%,腮腺次之,舌下腺极为罕见。它的发生可导致腺体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迄今,人们对其临床病理及发生机制做了一些研究,但对它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50例颌下腺结石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颌下腺结石发生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对2000~2005年间到我院就诊的50例颌下腺结石患者进行临床、X线片及病理资料复习,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颌下腺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腺体的病理变化。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 本组患者50例,男30例,占60%;女20例,占40%。就诊年龄19~75岁(平均47岁),其中20~39岁占全部的患者的41.5%。 2.2 病程 病史在1个月以下者15例,1~6个月者13例,6个月~1年者13例,1年以上者9例。病程最短者为5天,最长者为9年。1年以内者占80.0%。 2.3 结石的情况 50例颌下腺结石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33例。单个结石43例,多个结石7例。结石大小不一,最小者直径为0.3cm,最大者为2.8cm。导管结石较大,与导管走行方向一致,表面光滑,腺体内结石较小,表面粗糙不平。结石的大小亦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结石越大。结石为淡黄或灰白色,少数为棕褐色。结石形态多种多样,一般多为圆形、类似圆形或沙砾状。结石钙化程度亦不同。较大结石剖面呈同心圆层板状,较小者结构疏松,剖面见一些孔隙,有一至多个核心。 2.4 病理资料结果 大体标本:43例标本其腺体质地较硬,7例质地较软。结石处导管扩张,管壁增厚,部分导管内可见大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30例腺体剖面可见腺叶结构,20例未见腺叶结构,为灰白色瘢痕样结构。光镜观察:50例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部分腺泡变性、萎缩、消失,结石所在部位导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鳞状或杯状细胞化生,管腔内可见一些炎细胞。小叶内和小叶间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 讨论 涎石病以颌下腺居多,可能与颌下腺自身的解剖结构和涎液的化学特性有关。颌下腺导管较长,其走行方向由下向上有一定坡度,涎液易于滞留。此外,颌下腺导管口较大,且位于口底,较易损伤或被异物侵入。颌下腺主要分泌黏液,钙、磷等矿物质浓度高,易使电解质沉积和发生结石。另外,导管炎症后管腔缩窄、肿瘤压迫,或异物阻塞等使涎液排出受阻,停滞于导管及腺泡内,逐渐浓缩,其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并沉积也可形成涎石。导管或腺体内有细菌感染或异物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